2011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埠村煤矿:特色管理成就魅力“安全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煤矿企业的基层区队,在历年“安全生产活动月”中都会采取一些方法新、见效大的实措。今年的“安全月”,他们又有怎样的行动?近些天,笔者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埠村煤矿实地采访,感受到了一组颇具魅力的特色之举。

  

  “对标竞赛”

  打造“英雄班组”

  

  这几天,一向名不见经传的埠村煤矿掘二队陈宝业组,成了全矿各掘进组职工青睐的对象。6月上旬,他们组在9214上出口创出“迎头成型技术保留残眼率80%”的佳绩,打破李兆学组5月底前保持的71%纪录,夺得矿“英雄班组”称号。

  “对标竞赛,使我们对保留残眼技术有了很大信心。”陈宝业对这项对标活动表示肯定。6月份,埠村煤矿掘进口以打造精益工程质量作为献礼90周年的主项,在28个掘进组中开展了“迎头成型技术保留残眼率”对标竞赛。6月上旬,打破李兆学组保留残眼率71%纪录最高者,视为“英雄班组”。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6月1日夜班起,各掘进组在现场掘进中,纵向与矿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保留残眼要求对标,横向同兄弟区队和本区队做得好的班组对标。他们积极研究创新,提高迎头保留残眼率。

  “我们要求掘进迎头岩层所打的原第一行周边眼不再装药爆破,待迎头断面的其他眼爆破后,再人工松放周边眼处岩石。”据该矿副总工程师徐德新介绍,保留残眼率越多,迎头周边成型越好,对安全更有利。

  陈宝业组职工为能在竞赛中当上英雄,他们先从本队李兆学组讨来保留残眼技术,通过仔细研究,将第一行周边眼距缩小至0.1米,使人工松放岩层变得既容易又利于保留清晰的残眼痕迹,同时为掘进巷帮塑造了平直的墙体。

  经矿技术科等职能部门人员动态考核和10日的综合考评,全矿达到或超过迎头成型技术保留残眼率71%纪录的班组为100%,陈宝业组以保留残眼率最高夺冠。

  “保留残眼从难到易,现在从易到多。看来,只要用上心,这项技术会用得更好。下次,我们组在这方面要努力破纪录争第一。”6月12日,掘五队迎头组长王克玉到陈宝业组施工的9214上出口参观后说。

  

  “情感激励”

  促使职工出勤高安全好

  

  这两天,埠村煤矿掘一队孙敬才组职工张运京脸上总挂着欣喜。6月上旬,他收完了家里的4亩多小麦没休一个班。该队同他一样收麦、出勤两不误的职工还有19人。

  “经过6月初摸排,我队有近20名家在矿区附近的职工上旬要收麦子。通过采取一些情感激励办法,保证了他们麦收期间的高出勤和安全好。”掘一队队长李淑军向笔者介绍。

  据了解,该队成立了以各掘进组为单元的互助组,由组长带领职工开展麦收帮工活动。值班干部要为当天自家收麦子的职工调轻班中工作,防止他们身体疲劳影响上班安全。该队还采取奖励政策,规定6月上旬出勤9天以上,全月达到26个班且积极参加帮工活动,对组长和职工每人奖励480元、300元。

  “区队有情职工更有义”,该队6个掘进组职工在情感激励下,积极做好互助帮工带动安全出勤。职工袁善涛从亲戚家借来劳力给自家收麦子,自己则去工友曹建国家里帮工,上旬,他俩都没有休班。住宿舍的李怀庆,他不但多上班,还为了减轻收麦职工的体力,每天上早班主动为迎头运送支护材料,仅上旬,他一人就多扛钢带、锚索40余根。

  截至目前,该队职工已收完熟小麦61亩。零休班职工占到实出勤的43.1%,生产现场单班派员充足率达到100%且工作中杜绝了违章、事故、隐患。

  

  “兵头埋单”增强安全责任

  

  6月11日夜班,埠村煤矿钻探队陈淑君组员工李拥政在103钻孔处注浆时,被跟班干部查出连接高压管路顺序颠倒。上井后,陈淑君按照“责任埋单制”规定,陪同李拥政在区队学习补课20分钟。

  钻探队为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自6月初在3个生产班的9个施工小组组长中,推行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埋单制”。若当班小组内职工发生操作失误、质量不达标、不执行手指口述、安全知识回答错误等问题,由组长“埋单”将问题负责整改彻底。

  该队将每周二四六确定为班组长培训日,由党支部书记和技术员进行不少于1小时培训。该队规定,凡职工发生掌握标准不清的问题,要求组长陪同职工补课;凡发生违犯安全制度的一般性问题,对组长扣罚20元至50元的责任金。同时,设立组长“零责任埋单”奖励,凡月度内无责任埋单问题,对组长每班奖励2分工资分。

  据了解,6月1日至13日,该队有2名组长因职工出现问题而受到责任埋单,一般性问题环比减少5条。“实行责任埋单制,激发了组长搞好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心,对提高职工的安全能力大有好处。”该队党支部书记韩贻栋评价。(刘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