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梁骏德:续写红茶的故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梁立文

  

  无意间在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看到了名为“红茶的故事”的节目,节目中对梁骏德师傅的正山小种作了详细的介绍。记者对红茶这一魅力十足的茶饮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是对央视究竟为何会选择对骏德茶业进行报道,究竟骏德茶业有怎样的特殊优势和魅力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这骏德茶业的优质茶种的诞生地武夷山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桐木村。

  

  天时地利红茶之乡

  

  桐木村有世界同纬度地带保护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也正是这里孕育了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红茶,这种武夷山土生土长的小种红茶看上去貌不惊人,但是用他的叶片加工出的红茶却是汤色红亮滋味甘醇,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开盖鲜甜,滋味醇厚。桐木产茶区的气候、环境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适宜茶树的平稳发育,最终形成优良的品质,再加上保护区内各物种间的生态平衡好,几乎没有虫害。所以,这里的茶园也就无须使用农药,从而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绿色、纯天然。由此产生“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小种”中的“小种”就是小叶种,而“正山”代表的是正宗、地道和优质。

  梁骏德师傅将记者带到了与他的儿子梁天雄共同经营的“骏德茶业”一同品茶,业内很多人知道当年第一泡金骏眉出自老茶师梁骏德师傅之手制作的,冲着这点,每天全国各地打电话和亲自上门咨询的外地客商源源不断。刚一进门,记者便被扑面而来的茶香所折服,梁师傅重新拿出记者向往已久的纯正的正山小种,边聊边为记者泡茶。

  

  骏德茶业美名远播

  

  梁师傅告诉记者,骏德茶业自创办至今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茶叶基地1000多亩,年产精制茶一万公斤以上,以生产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红茶为基础(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以“骏眉梁”系列的金骏眉、银骏眉、小赤甘、小种红袍、金玫瑰等一系列创新工艺品种为辅,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名茶供应企业。

  记者注意到陈列柜上琳琅满目摆满的都是骏德茶业所获得的奖项。2008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茶叶评比活动中,骏德茶厂获得红茶类金奖,并获得了“申奥第一茶”的殊荣。2009年成为福建省顶级春茶品鉴会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的唯一代表企业。2009年9月,在第八届全国食品博览会和2009中国品牌大会上荣获“中国茶文化传承贡献奖”。“骏眉梁”的名号也为广大消费者所熟识。9月10日,由武夷山市骏德茶厂选送的骏德牌“金骏眉”荣获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红茶类”金奖。

  

  红茶人生回味一生

  

  梁师傅将正宗的正山小种红茶泡好后,记者端起一盏茶,但见功夫白瓷茶盏中的红茶汤色红亮,细看茶液与盏壁之间似有一圈金黄的环;将茶放至鼻下一闻,一股独特的香气,沁入心脾;小啜一口,一股桂圆味般的甘甜感顿生,呑咽入喉,滋味更是醇厚回甘。

  放眼望去,记者发现桐木村保存了一大片木质房子,经梁师傅介绍记者得知,这些木质房子是用来存放刚摘下的青茶,因此也被称为“青楼”。青楼用于红茶的粗加工工序萎凋、揉捻、发酵。梁师傅还说“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具有持久的魅力,不过要进行红茶的批量化生产,靠纯粹的手工操作是完全不能满足需求的。”为了发扬红茶这一独特魅力,“骏德茶业”利用传统工艺,朝着生态有机茶的方向发展,采用传统与现代的制作工艺对红茶进行批量生产,有机茶几十道工序生产保证了红茶的健康、安全、卫生要求。

  骏德茶厂茶师对好茶创新研发的热情生生不息,这样一种对茶执着又深切的爱,将推动制茶工艺的优良传承,促使他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