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烨 吴黎华
距离首钢股份停牌已经过去8个月之久。6月30日,本应是首钢股份承诺“资产注入方案公布”的大限之日,但在众多投资者的期待中,首钢股份却再次“食言”。
6月30日下午,首钢股份一纸公告宣布,“重组和资产注入”一事再度“难产”,何时复牌也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记者获悉,尽管“迁钢注入上市公司的基本方案”已定,但是由于首钢和地方利益无法达成一致,重组事宜只能无奈“一拖再拖”。
现实困境
地方利益难平衡
按照首钢此前公告中承诺,6月30日应该是首钢公布重组方案的大限,但是投资者“翘首企盼”等来的,却是首钢的再度“食言”。截至目前,首钢股份已经停牌8个月之久。
这其中究竟暗藏何种玄机?
记者30日从首钢内部权威人士处获悉,实际上,首钢资产注入的方案早已确定,就是按照资产置换的原则,把迁钢整体注入上市公司,但是迁钢旗下的矿山并不在注入资产范围之列。
实际上,因为曹妃甸项目亏损不符合上市条件,因此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盈利的稳定性而言,迁钢都是首钢股份资产注入的不二选择。更为重要的是,迁钢在去年年底已经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
可查阅到的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迁钢生产生铁483万吨、粗钢485万吨、钢材38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2亿元。
上述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因为迁钢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上述资产注入方案能否通过,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当地主管部门的批准通过。
上述人士说,如果迁钢注入首钢上市公司资产,就意味着迁钢将划归到北京市国资委,原来上缴给地方的税收也将随之变化。而这一点也是首钢和地方政府无法达成平衡的最大症结所在。
“目前形势非常麻烦。”另外一位参与重组事宜的首钢内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他坦言,目前他和其他的同事一周有三四天的时间都在唐山,和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和商谈,但是难度非常大。基本上无法达成共识。
历经曲折
重组停牌已达八个月
记者了解到,2005年年初,首钢集团的搬迁方案正式获批,按照搬迁方案,北京石景山地区的钢铁产能将在2010年底之前全部停产。其中,首钢股份是首钢集团在A股市场唯一平台,随着2010年首钢搬迁完成后,因为需要新的资产注入,几乎已经成为一个“空壳”的首钢股份自2010年10月29日开始停牌。
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在首钢搬迁计划实施同时,首钢总公司发布了《首钢总公司关于履行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置换相关承诺的补充承诺函》,其中首钢总公司作出承诺,在2010年底将经营稳定、具有发展前景的钢铁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这一重组并未能在上市公司停产前实施完毕。记者了解到,停牌半年后,由于首钢重组丝毫没有进展,曾经一度激起众多中小投资者的不满,并且就讨要“知情权”将首钢股份告上法庭。
而8个月过去了,首钢股份再度“食言”。
记者注意到,与前次不同的是,在首钢6月30日公布的这份文件中,既没有明确说明重组方案的具体内容,也没有给出此次资产注入的时间表。“从这个情况来看,首钢的确是下定决心要把迁钢注入上市公司。”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前途未卜
首钢股份或被迫转型
资产注入的再度难产,正使得首钢股份未来的命运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迁钢注入)如果能够谈下来,当然是一个利好。”钢铁行业分析师刘俊清对记者表示,如果谈不下来的话,首钢的品牌和资产的运作将面临重大难题,其后续生存都将面临重大的不确定性。“首钢总公司在北京的钢铁资产很少,如果没有可行的钢铁资产的注入方案的话,首钢未来或将被迫面临转型,这样复牌对于首钢股份就没有任何意义。”她表示,现在尚不清楚河北省的底线,这个问题如果谈不下来的话,包括迁钢、曹妃甸项目等钢铁资产未来都有可能被并入河北钢铁集团。
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于税收因素考虑,河北省显然是不希望其辖区内的钢铁资产被注入北京的上市公司,而首钢可能会提出税收分成方案,这个方案对方能否接受还不好说,而即使迁钢注入的问题能够谈下来,未来,在草曹妃甸等位于北京之外的钢铁资产被注入北京的上市公司的时候,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首钢股份的重组和钢铁资产注入的道路未来注定不会平坦。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单纯的钢铁资产上市盈利能力很弱,再融资的能力也比较弱,对企业的发展,更新换代、淘汰落后等都形成了制约。”一位钢铁行业业内人士则表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即使把迁钢、曹妃甸等项目注入上市公司,对这只老牌钢铁股的“崛起”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因此这是一个利好还是利空,目前还不好说。
据了解,2010年全年钢铁行业利润率为2.61%,远远低于工信部统计的工业全行业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