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海信史琛:信息化项目管理 助力企业“井喷”式长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编者:

  近两年,海信在企业信息化项目“井喷”时期,并未出现“大跃进”现象,反而如一排排多米诺骨牌,通过产生连锁反应助力企业长跑。海信信息技术管理部部长史琛说:“公司在每一个信息化项目启动前,都做出了中长期的规划和蓝图。这让公司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现状,变得理所当然。”

  史琛也是幸运的。从入职的那一天起,海信集团“工作未定、规划先行”的企业文化,让他有了一次将个人努力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机会。他说:“公司高层领导在决策层面给信息化工作以强有力的支持,这让我有了参与改写海信企业信息化发展历史的机会。”

  意外的转折

  2003年前后,一场关于ERP系统是否对企业有实效的争论空前激烈,这在消费电子类企业当中尤甚。很多企业认为ERP系统动辄投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实际上是言过其实的东西,上ERP系统基本就是找死;而另外一方面则认为,ERP系统的确能够规范企业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手段,并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当时海信集团的主流声音赞同前者,这让欲在海信内部力推ERP项目的史琛一筹莫展。

  正当史琛想下一步如何办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平常很少过问信息化工作的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突然将史琛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并亲口告诉史琛:“海信现在有必要启动ERP项目了。”虽然史琛惊诧万分,但是能感觉到“董事长下了很大的决心”。事后,他了解到周厚健其实早就关注ERP项目了。

  这件事被史琛定义为海信集团在企业信息化历程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此后,ERP项目直接成为了集团的“一把手工程”,其他高层领导的思想也很快统一了,反对的声音变成了同心协力、积极配合。于是,在2003年下半年ERP项目正式启动。

  2004年,集团高层再次做出重大决策:在整个集团内部实施IT部门资源整合。将集团信息技术管理部改为信息技术中心,集团下属所有子公司的IT部门统一归到总部,并且将他们之前上的系统也一并被收购过来,这被看作是海信信息化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琛说:“因为此次组织架构的变革,让我在此后多次IT系统大会战中深刻地体会到项目推进的协同和彻底的重要性。”

  变革后,海信下属子公司在总部推进项目实施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支持项目的落地,而不是闹分歧或“捣鼓着上一个小系统”。史琛告诉记者:“很多大型企业最后都应该会走这条路。”

  史琛分析道:“ERP系统上线和IT部门大整合,这两件事是公司自上而下的变革,不仅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还让我认识到,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决策支持以及IT部门组织架构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是企业开展好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也正是因为海信具备了这两点,所以才很快踏上了稳健但不失超前的信息化探索之路。  

  IT大会战  

  短短五年间,海信上马了众多IT项目,这让信息化的同行见识到了海信速度。

  在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间,海信陆续将PLM系统、CRM系统、SRM系统、B2B系统、MES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重大项目上线,迎来了信息化发展的“井喷”时期,而几乎每上一个项目都让海信尝到了甜头。“这些系统效果非常明显,以至于根本不用掰着指头算一年到底节省多少钱。”史琛颇显自信。

  到目前为止,海信研发团队达到两三千人,史琛告诉记者,这甚至比海信集团下属一个工厂的总人数还多,而如此庞大的研发团队证明了海信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然而如何用IT技术提高研发效率呢?尤其在收购科龙公司后,研发人员被分在顺德与青岛两地,他们之间还有着如何协同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喜欢琢磨事儿的史琛认为,PLM系统正是可为研发带来巨变的系统,但难就难在PLM系统在当时并未有太多案例可供参考。

  几经周折,最终PLM系统成功上线。这让研发人员查找资料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样就会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真正的产品研发当中。另外,通过系统,顺德与青岛分隔两地的研发人员可互相调用研发资源,达到协同与借鉴。

  目前,海信在全国拥有8000多家服务机构,这些服务商都是外包性质,因此,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海信关注的重点。史琛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复杂而庞大的服务商队伍管理起来呢?

  2004年,史琛在做集团信息化五年规划时,将实施CRM项目列入其中并作为核心项目,这也得到了集团高层的肯定与支持。2006年,史琛正式被任命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这意味着又一场大战在即。  

  管理者说:

  信息化管理有助高层决策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项目立项之前史琛已经着手寻找症结所在,并准确地判断出:如果不能监控服务商的整个维修过程,海信对售后服务质量将难以把控。

  来自物流领域大热的移动终端带给了海信CRM项目团队灵感,于是在海信高层的决策支持下,CRM系统的二期改进在2010年启动。

  “不久的将来,客户给我们客服打一个电话,可能仅用数分钟的时间,我们最合适的工程师就会敲响您的家门了。”谈起移动终端在该领域的妙用,史琛显得神采飞扬。

  每年几千万元的信息化技术投入,仅占整个集团销售收入规模的千分之一,然而带给海信的却是大型企业发展的历久弥新。(冯庆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