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兰 发自兰州
吴建华:务实的领导者
●精彩语录
“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其他兄弟商会的优点,取长补短,做好做大商会。”
“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品牌商会。”
“商会不但应有家的感觉,而且也应该是帮助会员发展壮大的助推剂。”
——甘肃省川渝商会会长吴建华
初见吴建华会长是在大会彩排现场。印象中的他,不苟言笑,稳健务实。据了解,吴建华出生于1971年,是位70后。如此年轻有为,在众多商会会长之中算是凤毛麟角的。对于甘肃省川渝商会的发展和规划,吴建华自有一番雄韬伟略,成竹在胸。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甘肃省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川渝籍企业已达上千家,人数有十万之众。“咱们川渝籍商人都特别能吃苦,绝大部分到甘肃发展都是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才站稳脚。”
吴建华介绍说,商会的筹备期历时一年多,其间既是大家互相之间的磨合期,也是领导班子向其他兄弟商会学习取经的过程。筹备之初,由于互相了解不够,会员之间以及筹备组成员之间摩擦不断,以至于任命筹备组组长一事,都是经过五六次公选才得以最后落实。“前期的筹备工作是为后期的发展做铺垫的。”吴建华表示,没有前期工作的铺垫和磨合过程,哪有如今的一团和气,亲密无间。
谈起商会的后期发展和规划,吴建华不像一个年轻的企业家,却像是一位老成持重的“规划师”。
“我们的商会不仅要让会员有家的感觉,而且也应该是帮助会员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剂。”吴建华表示,商会的会员企业目前已有40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还需要大力发展。因此,商会正在筹备成立实体公司。一家是小额贷款公司,专门针对会员企业进行内部资金的拆借业务,只需付出和银行同等的利率即可快速办理。另外将成立一家担保公司,让那些想创业的在甘川渝籍人士都能在商会的帮扶下“成家立业”。当然,优惠政策依然强劲,吴建国保证费用将会低于其他担保公司的一倍。
“我的理想是,在三五年之内修建起川渝大厦,另外,我们还将修建起属于我们的川渝小区。”吴建华踌躇满志地说着,记者面前仿佛已然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上面刻满了艰辛却充满着幸福。
张建国:勤勉的探讨者
●精彩语录
“政府指明方向,决策引导方向,高度决定方向。”
“心胸广宽,能忍才能做好商会工作。”
“保持吸引力的关键是付出。”
“在战争中去学习,学习后再回到战争中。”
——甘肃省川渝商会秘书长张建国
成立大会在即,作为商会的秘书长,张建国此时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有幸的是,自4月22日文殊坊匆匆一聚,记者跟张建国秘书长已经成了朋友。谈起对商会工作的体会和认识,此刻的张建国已然不像是一位善于经营的企业家,而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学者。
“商会就是商人的集合体,是为资金和资源的整合而形成的一个团体。”对于商会的定义,张建国如是诠释。要运转好这样一个团体,商会的决策层将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心胸宽广,能忍才能做好商会工作。”这是张建国的切身体会。
甘肃省川渝商会的会徽由张建国亲自设计,他告诉记者,会徽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交流、协作、发展、共赢”,彰显了川渝文化特点,通过视觉传达和诠释了商会的办公理念、执会精神和厚重的川渝文化。
据了解,甘肃省川渝商会的成立填补了甘肃省内无四川、重庆商会的空白。如今,商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对于商会工作的方针,张建国总结为:“政府指明方向,决策引导方向,高度决定方向。”
如何解决商会的凝聚力?这是记者和广大商会工作者都在思索和探讨的话题。对此,张建国给出了一个简单却沉甸甸的答案:“商会的吸引力关键是付出!”
据张建国介绍,甘肃省川渝商会已经联手兰州大学,为会员企业家们开设了培训班,目的是提高会员企业老总们的素质,引导会员企业的发展。张建国说:“我们要在战争中学习,还将在学习后再投入到战争中。”
商场如战场,企业家们已经在商场上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加入商会就要学会如何转变角色,提升眼界高度。“会员们要适应和学习如何从管理者到被管理者,再到执行者的角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