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刘华云:“云旅游”的实质是打旅游“组合拳”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云。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全程见证者与中坚参与者,作为整合旅游资源5000多平方公里的民营企业投资巨头,刘华云对旅游业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 米东亮

  

  “云旅游”是中国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云率先提出来的。说起“云旅游”,刘华云有着太多的感悟与感慨。

  

  可能与必然:

  “云旅游”战略架构

  

  在刘华云看来,所谓“云旅游”是将“云计算”理论移植到旅游产业,进而焕发旅游产业生机,重绘中国旅游产业地图。“云旅游”的实质是以大旅游观和资源整合为理念,打旅游“组合拳”,建立跨地区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配套协作网络,优势互补,资源互动,避免同质,凸显特色,实现旅游要素一体化经营和旅游价值链的重构。刘华云认为,云旅游战略是一个网状架构,包含以下几层“云系”:

  一是旅游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云”。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其中,旅游资源开发是核心层;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外围层;金融、地产、医疗、教育、体育、文化、艺术等是相关层。云旅游战略能够完善旅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开放的产业格局,做大核心层,做强外围层,做好相关层。

  二是明星景区与草根景区的“云”。中国地大物博,人文悠久,各种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景观、文物建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比比皆是。可许多地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的风景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资金和经营观念等诸多限制,仍“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云旅游是“合之则双美”的战略选择。以区域旅游资源整体规划为纲,以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为目,以一体化经营、集团化运作为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注意力系统,可以实现区域内旅游产品多样化,满足国内外游客观光、度假、文化交流及各项专项旅游的需求,形成结构优化、层次分明的整体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政策、资源、资本、智力一体化的“云”。在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区域竞争之后,旅游经济开始进入资源、资本、人才综合导向阶段。只有政策、资源、资本、智力的四轮驱动,才能因地制宜提出投资规模要求,预测区域市场目标,建立以公共设施配套与产品开发、服务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比如,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和人们旅游观念的日渐成熟,度假休闲式旅游正逐渐取代过去走马观花式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而旅游市场的这一变化,催生出一种旅游与地产之间的集合,形成旅游地产这一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是以旅游度假为目标,通过整合方案设计、开发建设、专业策划、市场营销、网络和酒店管理等各个环节,把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联合的一个全新产业模式。它的准确定位和良性发展需要政策、资源、资本、智力的共同发力。

  四是国内与国外市场的“云”。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在中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附加价值不断增值,规模化市场面临整合与升级的市场形势下,中国旅游产业需要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积极寻求境外投资、合作,搭建全形态、多出口、跨国界的平台。在境内引进世界级优势旅游品牌,引进国际型旅游人才培训、品牌宣传、市场营销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寻求与国际品牌的联合、挂靠经营模式;在境外推出国际连锁经营,把中国旅游的品牌旅游产品推销到海外市场,以此参与世界旅游业的融合和多赢发展。

  

  乘积效应:

  旅游业的“祥云”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刘华云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只要顺时而动,举厝建功,把握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发挥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整合吸纳产业资源,引入先进科学技术,聚合产业生产要素,适应旅游文化消费,中国旅游业一定会实现“文化与产业并举,生态与文明共生”的价值诉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输出的统一,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谓“法乎上者得其中,法乎中者得其下”,在现代的文化语境下,“云旅游”战略是推动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提升国家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促成其向绿色型、效益型、质量型产业转变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