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医药零售企业 捆绑重组万川归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策划语

  

  近日,大连奇运生集团一次性并购3家连锁店,增加了40家门店,把疆域拓展到了山西。与此同时,华东医药正式联姻武林药店。管中窥豹,人们不难看出,医药零售企业整合已成为行业今年的热门话题。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1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的93起并购交易中,医药市场并购案例就有11起,同比增长一倍多,而零售药店的并购整合尤为引人瞩目。随着日前药品流通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房租、人员成本不断上涨的紧迫现实,必将为医药流通业整合重组再添一把火,将企业重组谋求捆绑上市、借船出海的“野心”暴露无遗,医药零售企业整合大势所趋!

  A 案例一

  大连奇运生 联合重组意在“上市”

  □ 康 琦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近日,大连奇运生集团一次性并购3家连锁店,增加了40家门店,把疆域拓展到了山西。

  

  环境生变 转型突围

  

  尽管是PTO最早的一批会员之一,但近年来山西大同康健大药房却在业内较少露面。该公司总经理武利斌告诉记者,企业本来发展势头很好,但却遇到城市整体规划的挑战。“大面积拆迁,我们最好的几个门店都受到影响,也不能贸然开新店,必须等到城市规划相对稳定后才能有些举措。”而在大连,奇运生集团位于西安路的总店也遇到了拆迁,该店年销售额4000万元。集团总裁李兴乾表示,奇运生在离原来总店不远的大连市八中对面和福佳新天地分别开设了新的西安路二店和一店,当年就实现年销售额3700多万元,抢回了原来总店90%以上的销售份额,稳固了奇运生在西安路商圈的龙头地位。

  其实,城市化进程对药品零售的影响不仅于此,不少药店经营者都表示,这些年店租平均每年以15%以上的幅度增长。记者了解到,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连锁药店大力拓展门店,但这些门店的店面极少是自有物业。在房租日益上涨的当下,店面租金几乎成为连锁药店发展的最大负担。合肥百姓缘总经理李晓告诉记者,2008年合肥房租为每平方米30元~40元,2009年起房租开始大幅增长,“目前房租多已上涨至每平方米70元~100元,上涨了一倍,医院附近的门店甚至达到了每平方米120元~150元”。

  除去门店日常运营成本水涨船高外,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也成为大多数连锁药店面临的共性问题。面对压力,药品零售业也各显神通。奇运生在2009年发起跨省股份制合作——“开元联盟”之后,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先后在大连西安路一店、沈阳皇寺广场店、大连医药超市店、大连宏孚店4家门店开出了“滨美药妆”。“这是奇运生连锁转型的正式起步。”李兴乾告诉记者,去年新开店50家,且第一次跨出辽宁,不到半年时间就在贵州开了10多家店。“在‘季节变换’时,抱团取暖成为业内普遍的选择之一。”

  

  多元联合 资本发力

  

  本次奇运生就以收购51%股权的形式,纳入3家控股子公司:辽宁朝阳人民康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吉林通化保民祥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山西大同市康健大药房有限公司。据悉,这次并购非常迅速,与朝阳人民康泰的并购,从谈判到签订协议和完成交割仅用了3个月时间,收购以后保留原有管理团队,财务和信息系统全面与奇运生同步。以朝阳人民康泰作为合作范本,奇运生与后面的吉林通化保民祥、大同康健的并购如法炮制,谈判时间更是缩短到1周和3天。李兴乾表示,控股合作有共同的基础,首先必须有经验丰富的实干团队,其次必须是当地有相当影响力的盈利性企业,“在保持继续加快开店步伐的同时,奇运生集团从今年开始把控股合作作为未来连锁发展的重点”。

  对中小药店而言,与大连锁药店“捆绑”无疑将减少资金压力,享有更优惠的采购平台。由全国3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重庆中盟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半年来已吸引石药中诺、哈药三精、葵花药业等一线工业企业的关注。张亚华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高毛利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终端企业将走联盟化、集团化道路。”

  对于中小药店来说,不管是加入联盟,还是股权合作,都有借船出海之意。朝阳人民康泰连锁店共有17家门店,目前的年销售额为4000万元。其董事长吕志海告诉记者,之所以加入奇运生,是看中了奇运生这个大平台既能给我们带来资金上的保障,也能使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

  “奇运生一旦上市,所控股企业将在二级市场获得超额回报。”代航分析认为,上市的诱惑和奇运生给出的高估值收购,无疑会吸引相当多的中小药店。目前,奇运生的门店数达到240多家。据李兴乾透露,今年上半年奇运生连锁业务将扩展到吉林、黑龙江及河北。“通过新开门店、收购、控股经营等多种途径,2011年奇运生新增门店数将超过150家,全国门店总数达到400家。”

  今年奇运生成立了集团商品中心,提出“大商品、小采购”模式,并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以解决跨区连锁的商品采购问题。武利斌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资本形式合作还在于紧密合作能给中小药店带来创新营销理念和管理理念。

  

  相关链接

  

  模式之选

  对中小药店而言,与大连锁药店“捆绑”无疑将减少资金压力,享有更优惠的采购平台。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认为,在行业发展普遍趋紧的大背景下,整合的途径非常多。既有奇运生、国大这样的大规模并购,也有中盟、苏盟、特格尔等联盟式的实体化运作。 

  由全国3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重庆中盟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半年来已吸引石药中诺、哈药三精、葵花药业等一线工业企业的关注。重庆中盟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亚华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高毛利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终端企业将走联盟化、集团化道路。

  B 案例二

  强强牵手 华东医药正式联姻武林药店

  □ 黄焱君

  

  5月11日,在杭州武林药店总部买药的人,如果细心观察购物小票,会发现小票上的名头已经变成了“杭州华东武林大药房有限公司”,这也是两家重组后,武林药店拥有的新名字,武林药店名字将用另一种形式被保存下来了。

  

  同根同源

  武林药店和华东医药重组

  

  据每日商报报道,梅水英,这位在杭州医药行业内颇具知名度的老人,终于把自己经营了25年的武林药店,郑重地交给了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邦良手中。“我对这次合作很满意,它将带给我们员工一个安定的合作环境。”梅水英说,之前武林药店和别的药店传过重组的消息,但最终放弃。从感情上来说,武林药店和华东医药重组更容易融合。因为25年前,武林药店和华东医药同属于杭州医药采购供应站,1987年,武林药店正式下放到下城区商业局,开始孤身闯天下的征程。

  “当时就武林门一家店,我也刚刚从保俶路药店调到这里工作。”梅水英说,第一年药店的营业额只有54万元,谁也想不到25年后,它从一家门店迅速发展到40家门店、年营业额9700多万元的规模。

  “武林药店要发展,需要合作,我们和华东医药是同根同源,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上不谋而合,所以我选择华东医药。”梅水英说,华东医药给出了保留武林药店原班人马的承诺,270多名员工的归属因此不会有变化,这一点让她很放心。

  

  强强“联姻”

  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提起华东医药,有人曾用省内医药航母来形容它,华东医药除了零售连锁药店外,在医药工业、药物研发、医药批发等许多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商业片更是迅速发展为省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型医药商业企业。

  所以,当华东医药将和武林药店重组的消息传出时,业界人士的脑海马上出现“收购”二字,但是在协议签订仪式上,华东医药含蓄地称这次合作为“联姻”。

  “武林药店具有优良传统,华东医药很珍视其在杭城几十年来所积累的口碑效应及品牌价值。”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片总经理万玲玲表示,此次成功联姻,华东医药将一统杭州医药零售老品牌战线,让武林药店、华东大药房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虽然双方具体的融合事项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万玲玲表示,资产重组后,华东医药将完全拥有武林药店所有注册商标和老字号等无形资产及现有40家连锁门店经营权。华东医药完成对武林药店的并购后,仍会坚持武林药店品牌的独立经营,除在配送及支持等方面实现统一外,暂时不会和华东大药房在品牌上进行整合。

  内部人士表示,未来将从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调整武林药店的产品结构,比如引进国际知名的药妆新产品,让武林药店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反响

  整合是医药零售业的大趋势

  杭州九洲大药房总经理齐丽认为:“重组对于双方来说,都应该是件好事情,这也是顺应趋势,这两年可以说是医药行业的整合年,各家资金雄厚的医药公司,都在忙着资源整合。”齐丽说,九洲大药房在2005年时就收购了大红鹰药品。

  拥有200多家门店的天天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良的反应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大:“这很正常啊,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业内并不会因此而受到震动。”他说,“对于竞争激烈的医药零售行业来说,被收购的那些门店,仍旧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营业,对于行内格局没有太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