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科技扬威 降服亚洲第一双螺旋隧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范方银 文/图

  

  在蜿蜒、险峻的四川省石棉县拖乌山脉上,一条宽阔的四车道隧道将栗子坪大桥与锅底凼大桥连接起来,为两地通行节约了20分钟。这条由重庆能源巨能中环公司自主施工的隧道,长1798米,设计为国际首创高速公路螺旋展线,号称亚洲第一螺旋。中环公司利用科技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便道布设困难、冰雪天气较多等难题,于2011年初成功建成通车。

  

  定方案 科研开路效果佳

  

  中环公司抽调最富经验的隧道专家组建了项目团队,借助科技定施工方案。采用瞬变电磁法先期进行地质勘察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为隧道地质情况体检,再根据数据分析论证,制定了“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早衬砌”施工方案,确定挖、装、卸、衬四条机械化作业的施工方法,完善了隧道施工监控、复杂地质段安全预控、突发性事件防范应急处理等多项施工控制和安全预案,为优质、高效完成施工打下了基础。

  

  重科技 攻克施工拦路虎

  

  中环公司自开工起累计投入500万元用于购买大型挖掘机、装载机、衬砌台车、大功率压风机等设备为施工提供科技支持。此外,还组织科技攻关小组,针对施工难题研究技术,实现了隧道如期通车。一是国际首创高速公路螺旋展线,降缓线路坡度,满足高速公路行车时速要求,解决了高海拔山区地形修建长上坡高速公路设计难题;二是解决了小净距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难题;三是采取更换大风机及洞内串联接力的通风方法,即将地面洞口两台2×75KW轴流式风机换成2×110KW,同时在隧洞内1000米处各安设一台2×45KW轴流式风机进行串联通风,彻底解决了小半径螺旋长隧道施工洞内排烟难的技术问题;四是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导拱加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一次进洞成功,创造了在昔格达湿陷性软土层中施工大断面隧道浅埋段的成熟施工方法;五是采用寻找小半径圆曲线隧道最佳行车视距办法,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度;六是采用了固结灌浆技术、超前支护、钢架加固等施工技术,解决了在洞内主体开挖及衬砌施工中10余个断层破碎带难题。一系列举措构筑起“亚洲第一双螺旋隧道”安全质量长城,有效地促进了工程进度。

  

  重教育 培育技术多面手

  

  中环公司着眼于培育科技多面手人才,通过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岗位技能教育等形式,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着力破除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健全了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激发了年轻科技人员潜能,多数入职不到两年便担当重要岗位;创造性地将经营、施工、管理、预算等人员适当交叉任职,做到“精一招、会二招、懂三招”,培养了一批经营、施工、管理等多面手人才。据统计,自开工至今,已有6人参加交通部的试验换证考试并全部通过,2人取得试验工程师证书 ,4人取得试验员证书;3人通过了中级职称考试,约占项目部总人数的一半。项目部科研人员撰写的《瞬变电磁法在干海子螺旋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小半经螺旋隧道贯通控制与施工测量》、《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浅谈项目部的安全教育与训练》等科研成果因较好地助推了工程施工,多次获得奖励。

  借助科技力量,该隧道自2007年10月开工至今,克服大塌方6次、大规模涌水2次、断层破碎带10余次,先后被四川电视台、攀西电视台和《工人日报》、《华西都市报》、《雅安日报》等媒体报道,展示了中环公司过硬的施工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