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焦点透视之二十:双星的企业信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晏彪 

  “中国企业的文化能不能成为有效的企业文化”,这个让管理专家争论不休的问题,由双星的成功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明。中国企业文化不仅是可以成功的,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有些专家和企业经营者对民族文化采取不认同的态度,他们简单地迷信西方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搞好一个企业,必须充分地认知自己民族的文化。任何外来的模式只有借鉴的意义。外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想适应中国的“水土”,只能入港随湾,入乡随俗。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号称精通西方管理的饱学之士,在商场上屡屡被一个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挫败的缘故。当然,这并不是说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不顶用。重要的还是一句老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一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就把自己的民族文化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汪海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亲手缔造了双星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二是充分运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管理模式;三是把企业文化提升到了企业信仰这一更高的层次。

  企业信仰是企业这个组织的信仰,是得到企业职工认同并作为企业整体行为指南的思想或观念。汪海倡导的爱祖国、创民族品牌、全员创新、诚信经营等理念,已经成为双星每个员工的信仰。人,只有在信仰的支配下才有自觉、自律的行为。双星的“200%服务”、“把市场需要作为岗位标准”等都是在创民族品牌这个共有信仰下派生的具体措施,而近年来推行的“内部市场化承包”,又使服从企业信仰的实际行动有了制度化的约束。企业信仰可以创造企业辉煌的业绩,这已经在管理界成为定论。

  美国IBM公司第二代创业者小托马斯·沃森说:“我们可以详细认真地思索一下影响一个企业进步或退步的各种原因,技术变革、爱好的变化、时尚的变化……它们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没有人能够反驳它们的重要性。但是我怀疑它们本身是否真能起决定性作用……分析任何一家存在了多年的大企业,我相信你都会发现它的适应性不是归功于组织形式或管理技巧,而是归功于我们称之为信仰的力量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对员工的巨大凝聚力。”日本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也曾断言:真正激励人们百分百投入的动力,不是金钱等组织提供的外部条件,使人们忘记痛苦而不断前行的,是其内在的组织信仰。松下幸之助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把松下公司电器打造成了一个类似宗教团体的组织,所产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促使松下公司很快成长为世界著名的企业。

  我们知道,无论是IBM公司还是松下电器,他们在技术创新和管理上的成功都是有目共赌的,但这也是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跟随和超越的,而别人无法效仿、跟随、超越的,便是他们自身的信仰和由此而来的巨大凝聚力。

  汪海是如何把企业文化提升到企业信仰这个层面上来的呢?

  创民族品牌首先是汪海的个人信仰。他将这种信仰以企业文化的形式渗透在双星的经营管理之中。无论是对职工的宣传教育,还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他都在强化创民族品牌的重大意义,营造双星文化氛围。在双星规模不大时,汪海的这一理念遭到了嘲讽,有两位女教师在听了他关于爱国主义和民族品牌的报告后,曾恶语相伤,说他是“精神病”、“老古董”。随着双星名牌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创民族品牌这一理念在公众的眼里得到了提升。于企业内部,双星职工也在双星名牌享誉世界的光辉中,改善了生存的质量,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他们由信服总裁的理念,逐渐将这种理念变成了落实组织规范的内在动力。双星企业信仰就这样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有了企业信仰,经营管理中的对与错、个人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都变得十分明确,许多斩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也都会迎刃而解。企业信仰本身就带有任何措施都无可比拟的执行力。

  汪海为双星树立的企业信仰是推动员工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双星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