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重汽杭发 发动“引擎”驶上良性循环精益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核心揭示

  近年来,中国重汽紧紧抓住精益管理,以管理促转变,向管理要效益,并尝到甜头。为此,重汽更加精益求精,使精益管理更上台阶,达到效益上水平;效益上水平反过来又促进管理更加精益,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企业走出一路精彩。

  精益之精,精益求精;精益之益,多多益善。“这一切得益于我们将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重要抓手,强化精益管理,增强品牌竞争力。”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如是说。

  □ 管 斌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重汽从2005年的4.4万辆到2010年产销整车超过19万辆,增长幅度达到330%;销售收入超过800亿,比2005年增长450%;各项主要指标平均年增长45%以上,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何能取得如此靓丽的业绩?“这一切得益于我们将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升级重要抓手,强化精益管理,增强品牌竞争力。”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如是说。

  在重汽的上上下下,精益管理亮点纷呈。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就是重要亮点之一,我们以点带面,重点挖掘杭发的精益之路。

  

  精益,必然的选择

  

  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是中国重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主导产品为排放符合国Ⅲ要求的斯太尔WD615系列柴油机,产品广泛配装于重型汽车、大型客车、工程机械、汽车起重机及发电机组、船机等。然而,搬迁前的杭发公司却是另一派景象。2006年5月,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杭发正式启动落户于萧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并于2008年5月,如期完成了工厂不停产搬迁。企业搬迁后,产量增加,物流加大,车间增多,设备先进,这一切都进一步映衬出原来管理的粗放,观念的落后。管理的不适应,成为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

  在企业发展中,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精心、不细心、粗枝大叶,已成为管理的大患。现实的需要,使精益管理走进众多企业。中国重汽选择了精益管理,这是必然的选择,这是明智的选择。全集团推进精益管理,使重汽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跑得更好更快。杭发与重汽步调一致。秉承中国重汽“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和“干就干精品,争就争第一”的企业价值观,杭发在管理上首先做好人的精益文章。企业搬迁后,生产一线补充了大批新人,面对操作人员的设备操作水平与公司建设国内一流发动机制造基地存在的差距,企业着力强化操作工技能培训,先后组织生产一线班组长和管理人员前往专业管理技术培训学校进行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学习,前往杭州市以及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可视化管理和六西格玛项目管理经验。

  在走出去的同时,公司还专门邀请相关单位专家来厂,为员工传授和培训公司新增设备的操作技能;公司还创新员工培训机制,在各分厂建立了现场培训工作站,有效提高了操作工的本岗位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从生产一线评聘具备顶替两个及以上岗位操作技能的基本生产人员为公司多能工员工措施,更为公司打造生产一线核心员工队伍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精益使重汽杭发大大受益。从2006年的产销发动机4.5万台,到2010年的一跃突破11万台,完成年度计划8万台的139.36%。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4.75亿元,利润3.66亿元。5年来,公司的员工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质量,精益的结果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精益管理是保证质量之根。杭发狠抓质量不放松。所谓精益,就是态度的精心,程度的精细,效果的精良,追求的精益求精。杭发质量部韩红丽介绍说,公司在质量督查上越来越精细了!

  为了提高质量控制和考核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杭发质量部建立上下追踪,环环相扣的质量责任考核的长效机制,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责任问题,建立了上下道序间的内部用户问责及激励考核机制。同时在产品实物质量稽查的基础上,建立过程稽查和质量管理稽查制度。过程稽查按过程现场取证、即时处罚、快速改善、制度反省完善为主要内容;质量管理稽查以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计划、质量改进措施、质量会议决议、质量考核等落实到位及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跟踪表落实。质量部发动相关的质量、计量技术管理人员参与质量督查工作,并为每位管理人员下达了考核指标,旨在对发生的所有质量问题必须确保100%质量责任追究到位,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并在公司内通报。针对采购配套件,进厂检验更加严格,同时落实对进厂检验不合格品考核,全年向供应商索赔600余万;针对配套件零公里故障件,质量部利用质量信息统计数据,对配套件零公里故障件进行工时和油耗费的追偿,全年追偿金额达60余万元,弥补了以前配套件零公里故障索赔工作的空白。

  杭发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先进的设备,越来越需要精益的使用和维修,只有这样产品质量才有保证。记者在杭发看到,他们正在推进精益项目重点:关注设备和质量。杭发公司本次精益管理提升确定了3个项目实施样板区域,分别为机加工分厂机体A、C线和中件分厂凸轮轴线。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公司将通过咨询顾问团队的指导和帮助,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生产设备故障停机率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10%。

  有了这些精益功夫,杭发的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节约,精益的成效

  

  再大的企业也怕浪费。企业永远需要消耗的减少,降低成本是企业永远的追求。精益管理就是要把节约挖潜做到极致。走进杭发车间,记者看到,一根根橘红色压缩空气输送管很有规律地从高处下挂,如同一道道彩虹;一台台先进的在线检测设备镶嵌在流水线上,如同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时刻监控着装配质量;一排排零件货架定位定点,摆放整齐,错落有致,让人眼前一亮;一组组遍布生产现场的目视看板,升华了管理理念……更让人感慨的是那光亮如镜的地面,一尘不染,让人不忍心踩踏。这不仅是对质量的保证,也是节约的需要。

  精益活动的开展,为企业的节约增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10年,铸造厂技术人员对机加工的金属切屑进行铁屑饼试压和熔炼配料工艺试验,将铁屑饼作为回炉料进行回收利用,全年产生效益160万元以上;操作工在清理铸件过程中,将机体挺杆芯骨捡出后代替新铁丝重复使用,在去年前7个月的老厂生产中,减少新铁丝采购成本6.6万余元。中件分厂为降低辅料消耗,在作业标准书上对钢丸添加频次进行控制,对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抛洒滴漏的钢丸经筛选后重复使用……

  实行了精益管理节约与否,监审部是有发言权的。监审部王慧庆说,公司最大的变化是“用钱更加斤斤计较”了,这可以从财务账上反映出来,举例来说,2008年公司全年刀量具消耗为8934万元,2009年下降到3725万元,同比减少5209万元,这个数字还不含铸造一块。

  精益之精,精益求精;精益之益,多多益善。精益没有止境,管理没有穷期。重汽杭发一直在努力,中国重汽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