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CPI达到5.4%。市民理财需求更加迫切,而银行理财产品又是一个最重要的渠道。记者为此采访理财专业人士,对市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技巧1
超短期理财产品可代替现金
据介绍,近两年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出现短期化趋势,甚至出现过超短期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短期产品的现象,因此投资者可以考虑用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代替活期存款的思路。但投资者也要清楚,超短期产品收益率会随着银行对资金需求的紧张程度有一定起伏,除去7天超短期产品,投资者对于14天产品及28天产品,应该选好投资时点。如果投资者资金长时间不用,也可选择6个月内的短期产品。
技巧2
关注理财产品资金用途
当前,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关注的是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但理财人士告诉记者,理财产品的资金用途常常决定理财产品的风险。
最重要的一点,要及时适当避开政策调控的行业及项目,比如房地产行业。今年,在房价调控和信贷收紧的双重背景下,部分资金吃紧的房地产商希望借道银行理财产品融资。遗憾的是,部分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内没有详细披露资金使用企业的基本情况及项目基本情况,所以对部分资质欠佳或是项目不好的企业,投资者应该规避。
技巧3
仔细选择理财产品投资标的
近两年,绑定石油、黄金、白金等投资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日益受到投资者欢迎。但业内人士指出,投资选择好挂钩标的尤为重要。
通常来讲,贵金属在抗通胀方面有较强优势,挂钩黄金理财产品应该是目前的首选。但经过大幅上涨,黄金已经到达历史高位,因而机构投资者对后市持谨慎态度。在人民币加息和升值的大背景下,利率和汇率的大趋势容易把握,投资者比较容易鉴别收益结构是否合理,看涨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的产品容易获得较丰厚收益。
技巧4
用时间换空间
无论理财产品如何设计,期限长的理财产品收益大多高于短期理财产品,因而如果投资者愿意牺牲部分流动性,则建议投资者配置一部分期限相对较长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比如挂钩于一些红筹股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用时间换空间”,赚取较高收益。
(摘自《渤海早报》 赵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