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刚
农民为何常遭“卖菜难”?市民为何常遭“买菜贵”?网友纷纷发帖质疑。如何寻找菜价“稳定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农民为何常遭“卖菜难”?
记者来到安徽芜湖县六郎镇北陶村,见到了有27年蔬菜种植经验的许忠。“当前蔬菜滞销的关键原因在于农民缺乏市场导向。”许忠说,我国蔬菜种植户面临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有些地方在选择种植品种和规模前,不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最终造成蔬菜产销不能有效衔接。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玉发认为,我国蔬菜的周期性特征明显,收获与种植存在滞后期,而政府没有及时引导,市场信息不通畅,直接导致此次菜农遭遇菜价暴跌。去年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很多菜农上涨预期强烈,存在“跟风”种植倾向,一旦下一季集中上市时,必将引起价格的大幅下跌。
安玉发说,遭遇“卖菜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部分菜农存在惜售心理。根据对陕西云阳蔬菜市场的调研,圆白菜在1个月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价格暴跌。4月上旬,当地圆白菜单价为1元/斤,而到了中旬跌至0.6元/斤,目前价格仅为0.08元/斤。而像圆白菜其实在4月初就可以上市,但菜农观望待涨心理明显。
市民为何常遭“买菜贵”?
网友“善益的谎言”说,山东卷心菜的市场价是0.75元/斤,而菜农的被收购价是0.07元/斤,那么这10倍的利润是被谁黑去了?
对此,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认为,由于我国蔬菜流通体系尚未健全,流通环节过多,并且层层加价,这就导致市民吃“高价菜”现象的发生。在中间商的支配下,这种产销两地近乎“断裂”的现状,便造成了菜价下跌大部分由菜农承担,而菜价上涨则转嫁给市民的怪象。
洪涛介绍说,蔬菜流通要经过产地收购商—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终端零售商等渠道,收取的费用包括代办费、运输费、摊位费、过磅费、门槛费等10余种,而这些费用最终将由农户和市民承担。如山东的圆白菜收购价为0.07元/斤,经过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运到北京后的销售价就攀升至1.5元/斤。
如何寻找菜价“稳定器”?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大信息帮扶,尽量减少因盲目种植造成的供与需不平衡现象发生,对于流通环节应通过具体措施尽量减少,最大程度地实现农超对接、农校对接。
记者还了解到,菜农缺乏议价能力也是“菜贱伤农”的重要原因。种了20多年蔬菜的山东菜农韩道坤说,菜农在蔬菜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中,处于最弱势的地位。由于几乎没有定价权,收购价格只能由菜贩子说了算。如果赶上蔬菜价格暴跌,所有损失只能由菜农来承担。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江永红认为,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规划,建立统一的蔬菜信息发布平台,并及时总结、分析和归纳市场行情,可适当引入能对菜市进行规避风险分析的专业机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流通市场体系,降低产供销环节的成本压力,如实施农超对接、降低过路费、减免相关税费等。洪涛表示,寻找菜价“稳定器”的关键在于,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农业保险公司也应为农户提供适当的险种,如蔬菜价格险、巨灾险等。同时,应设立蔬菜风险基金,以调节短期内滞销带来的价格波动。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寿光蔬菜价格指数作用,以正确反映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