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3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维棉网林伟:把袜子卖得跟水果糖一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曾经的他是金山的高管,却穿着5元钱的地摊货袜子。如今的他被评价为“互联网最懂衣着搭配的人”,穿着舒适感极高的袜子。他就是维棉网的CEO林伟,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看到维棉网的第一反应是:“哇,袜子怎么卖得像水果糖一样?”

  记者见到林伟的那一天,他的公司刚刚从一个两室一厅的民宅搬到了富力双子座。“我们终于成正规军了”,林伟难掩自己的激动。

  这一切似乎都来得太快,林伟创办的维棉网刚刚上线不到半年,但这个以卖袜子为主的B2C网站的日均销量已经近1000双,而他当初给团队定的目标只是三个月后稳定在日均100双,维棉网刚上线一周,这个目标其实就已经实现了。

  

  舍我其谁

  

  林伟曾经是金山的高管,风度翩翩的外表之下,谁能想到他也是穿五块钱的地摊货袜子?“国人对品位的理解更流于表面,我也如此。而当我离开金山在国外生活了三年后才发现,外国人对品位的理解更表里如一,他们享受高品质的衣物带来的舒适感。”很偶然的机会,林伟接触到了知名袜子品牌 “金脚趾”,“这一穿才知道差别,从那以后,我就再也脱不下来了。”

  但林伟那时还没有发现其中的商机,回国之后,他来到了极光互动,又干起了老本行——游戏。

  一晃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电子商务行业风生水起,除了几家大的百货平台外,还有很多小的垂直型网站,这似乎是个饱和的市场。但林伟隐约觉得还有机会。做什么呢?林伟很犹豫,他考虑过很多品类,牛仔裤、内衣,当然还包括袜子。几个月的思前想后,再加上好友王峰的建议,他最终把切入口放在了袜子上。

  “第一,它是快速消耗品,覆盖人群广,并且是刚性需求,你能想象到外国一些知名厂商一年的销售额都好几亿欧元吗?第二,袜子是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这反而增强了它的市场张力,如果能把一个毫无话题的东西做成话题,会有巨大的市场反馈;第三,中档袜子行业几乎一片空白,我们要不是去超市买便宜货,要不就去商场买诸如CK这样几百块的袜子,其他没得选;第四,袜子完全符合高毛利、高客单价、高重复购买率、高容错率、低替换成本的网购特点,而且它标准性很强,这使得运输、设计、生产、销售成本都相对低;当然最关键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巨头盯上袜子,我们可以迅速地获得市场空间。”

  作出决定后,林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市场调研。他在上海、江浙、广东这几个袜子生产大省转了一圈后,有些惊呆了。“这个行业比我想象的更适合做电子商务。它完全没有品牌垄断,前十名的袜子品牌,不是这个行业的根本不可能知道。最令我吃惊的是,它们对营销的理解太滞后了。”回到北京,林伟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调研结果拿给王峰。“我当时也傻了,这么好的市场,竟然没人做?”于是,第一笔天使投资落实,维棉网开始启动了。

  

  维棉故事

  

  林伟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重新定义袜子。它不应该是一个附属品,而且绝对不是一个“脏东西”,它需要有自己的文化附着点。

  他很推崇凡客对服装的理解,甚至在维棉的网站上,我们会看到很多凡客的影子。但林伟认为这并不是抄袭,“即使没有凡客,我也会这样定义维棉,我希望在每个消费者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维棉故事’。”

  他没有选择大面积的广告,而是通过微博来传递这个故事。“我更相信口碑,这不单纯地是从成本方面考虑。因为说再多也没用,你的袜子就是比超市的贵。所以,必须得体验之后,才能知道维棉那种特殊的感觉,你会爱上它的。”

  林伟对品质的追求甚至有些“洁癖”,这似乎与当下的互联网环境格格不入,即使是凡客也未能免俗。但他还是很坚持,“人总是会回归的,互联网最本质的东西依然是服务,而维棉正是在做这种东西。所以,我并不认为我的理念有什么出入,企业的好坏并不完全由市场环境决定。”

  因此,目前的成绩让林伟很欣慰。“我最高兴的还是看到微博上那一个个或感动,或有趣的‘维棉故事’,维棉似乎让很多人对袜子有了更多的期许。”他还记得自己的第二个投资人徐小平,在看到维棉网时的第一反应,“哇,袜子怎么卖得像水果糖一样?”

  (摘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