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位数控“多面手”的成才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东风德纳车桥十堰部件厂2010年度四优党员许志刚

  □ 计德锐

  

  他是东风德纳车桥十堰部件厂在东风公司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摘取金奖第一人;他也是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建厂25年来第一个获得出国学习深造的生产工人;他在2010年硕果累累,荣获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车桥公司、工厂 “四优党员”称号,他就是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十堰部件厂装备科机加班车工工种带头人——许志刚。

  

  数控“多面手”

  

  1993年7月,许志刚从十堰技校毕业,分配到十堰车桥轮毂厂(东风德纳车桥十堰部件厂前身)修造车间当了一名普通车工。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练掌握万能车床的操作技能,许志刚白天一边虚心向师傅学习专业技术,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着车床操作步骤和要领,下班回家后再把白天所学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总结、吸收。凭着他勤奋好学和对工作的那股钻劲、韧劲,他终于摸索着能独立操作万能车床了。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他又先后熟练掌握了铣床、磨床、刨床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为了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有所造诣,他磨着妻子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有了它,许志刚的干劲更大了。就这样,经过多年的专攻,许志刚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能熟练操作车间的数控车床、坐标镗床、线切割等高精度机床。在工作之余,他又自发到兄弟车间,自学了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等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成了部件厂一名名副其实的数控 “多面手”。

  

  车间里的“博士”

  

  为了配合兄弟车间生产保发交,许志刚经常早出晚归一心扎在现场,加班连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一次和同事在一起吃饭,他自豪地说家里自学的书堆起来有酒桌那么高了,大家顿时钦佩起来,谈笑间,“博士”的外号在全厂不胫而走。

  从2003年起,工厂开始大规模搞设备改造,在随后的两年里,他和师傅实行 “两班倒”,承担了16台组合机主轴箱、底座和夹具的机械加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为工厂节约了近百万元加工费用。通过不懈努力和对工作的热情,几年来,许志刚从一名普通车工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数控技能人才。

  许志刚在工作中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把爱厂如家的诚挚感情凝聚在工作岗位上,总是难活险活冲在前,脏活累活干在先。在新品试制、减速器差壳、调整臂等系列产品过程中,他克服无工装夹具、无专用量检具的困难,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制作工装夹具、自己钻研做试验,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新品试制、补充加工任务。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做一个有心人”,是许志刚为自己树立的目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生产过程中,他立足现场大力推行QCD改善,着眼于实用,致力于实效,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和不足。在装备科机加班,他总是勇挑重担,积极参与QCD改善活动,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班组员工参与QCD改善的积极性更高了,兴趣更浓了,班组的作业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许志刚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个春秋。这些年中,他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东风汽车公司人事部助理技师考试;2005年他自费报考了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取得了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大专文凭……通过一系列的系统学习,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理论知识,使他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如虎添翼。多年来,许志刚始终坚持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信念,这也为他带来多种荣誉:2004年,他通过竞聘成为本厂第一个车工工种带头人。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工厂技术能手;2007年获得零部件事业部数控车工技能竞赛铜奖、东风有限数控车工技能竞赛第八名;2009年获得部件厂数控车工技能竞赛第一名、2010年7月东渡日本日产横滨工厂学习深造。

  这就是许志刚,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许多平凡而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在众多荣誉面前他没有陶醉,他把这些荣誉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与鞭策,并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