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2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上海车展 寻觅产业下一“蓝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策划词

  是继续在趋向同质化车市的“红海”中搏杀,还是寻找新的“蓝海”领先一步?在4月19日至28日举办的上海车展期间,不少企业细心观察冷静思考,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汽车出口、零部件发展以及对新能源技术的展望,都给人以无限憧憬。机遇与挑战并存,2011上海车展无疑给了业内人士交流学习及思维延展的平台与空间。

  □ 张晓鸣

  

  向海外市场要空间

  

  走出去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数据显示,2000年汽车出口仅1.5万辆,2005年达到11.3万辆,2010年汽车出口达到了56.7万辆,平均增速28%。2006年开始汽车产品贸易转为顺差,彻底扭转了持续几十年的逆差状态。未来中国汽车出口的步伐将继续增大。

  上海汽车总裁陈虹告诉记者,吸取双龙的教训,上汽适时调整了海外市场策略,近年来与通用合作,开始把触角伸入到海外。到2015年,上汽海外销量要达到80万辆。去年印度市场总体增长30%,而上汽通用印度公司的增长率高达50%,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我国整车的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中东地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基本没有出口。不少国内车企蜂拥而上,出口秩序混乱无章,国内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也不断升温,中国汽车的利润率和品牌形象都受到损害。在这种背景下,规范汽车出口秩序,支持中国汽车健康走出去,进而打造全球知名的中国汽车品牌成为当务之急。

  

  提升零部件行业

  

  在中国汽车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滞后,但这其中也蕴含着未来的商机。

  在4月20日举行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十二五”期间加快零部件发展,零部件的同步研发甚至超前研发是汽车产业的保障。不过,一位与会的民营零部件企业老板也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受到“两头挤压”,日子并不好过。一头是整车企业每年都要他们降价三四个百分点,另外一头就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标准提高与法规严格对他们也形成了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压力。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的建议是:先做大,再做强。这条路线能够持续地保持成本优势,解决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应当鼓励兼并重组,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形成国内外配套的份额,有条件发展产业集群,鼓励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打破区域之间、集团之间的障碍。

  新能源弯道超越

  

  最后,是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弯道超越”。

  经过十年自主研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插电式汽车和混合动力式汽车进入市场,燃料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下一步,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坚持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并举,提高环保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技术,掌握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稳步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徐长明表示,我们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培育起自主创新能力。而新能源车发展无疑将在其中扮演“风向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