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24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穿越时代的生动与精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伏芝勇 实习记者 邱 璐 特约记者 熊丽婷

  四川省浙江商会——

  “责商”的传奇与荣光

  成都市人民南路一段城市名人酒店8楼,双扇的玻璃门内,四川省浙江商会秘书处办公室,总是那样窗明几净,也总是那样无声地忙碌。

  数月前的一天上午,当记者按照四川省工商联领导告知的地址来到这里,面对几张陌生的面孔时,完全没有想到,由此走进的是一个比传说更为传奇的财富世界,一个拥30万之众、精英如林的蜀地浙商群体。

  随后,记者进行了整整1个月的深入采访。2010年7月18日,《聚商》周刊4个整版、洋洋2万字的蜀地浙商报道“喷薄而出”。以唐金根会长为首的蜀地浙商,带着个性与传奇,鲜活而生动地走进了万千读者。人们从惊讶到关注,记住了这一群体。尤其是唐金根举着6063万元的捐款牌,代表四川省浙江商会第一时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那幅照片,带给无数人以震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聚商》周刊所到之处,都引起“震感”。而作为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 “双先进”单位的四川省浙江商会也因此被社会的各个层面所认知。

  成都市人民南路一段城市名人酒店8楼的那道双扇玻璃门,从此与本报记者结下不解之缘。记者每每经过其楼下,几乎都会上去坐一坐、看一看。也不时被邀参加商会的一些重要活动。如2010年中秋团拜会,2011年新春团拜会,“我与四川共发展”演讲会等,同他们一起,分享激情与快乐。

  记者也由此开始了奔忙而丰富多彩的商会之旅。记者明白,正因为有了蜀地浙商这样的传奇与精彩,只要与之一路同行,《聚商》周刊也才有了不断的生动与精彩。

  【商会简介】

  四川省浙江商会(原四川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是由浙江来川投资兴业的工商企业家自愿组成,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社团组织。成立于2002年10月15日。

  商会会员单位涉足工业、农业、金融、商贸、物流、服务业、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房地产、水电、矿产、化工、机械、电子、汽车、食品、餐饮娱乐、医疗、通讯、信息化等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

  四川省江西商会——

  你好,老胡

  

  记者第一次拨通四川省江西商会的电话,传来的是一个江西口音特重的男士的声音。询问其如何称呼,回答:“叫我老胡吧。”接下来的几次电话联系,接通后记者就会礼貌地招呼:“你好,老胡!”并觉得说起话来很投缘。待见面后交换名片,才知道他叫胡瑞根,四川省江西商会的秘书长,一个干练实诚的江西老大哥。

  四川省江西商会成立于2008年10月27日,是成立时间不很长的四川异地商会之一。老胡介绍说,江西在川的商人有15万之众,但重量级企业少,个体经营户居多。“这是我们的现状,也是我们的短板,但也正是我们的一种动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后来者可以居上!”

  老胡的自信,自然也是他所在的那个商帮群体的自信。商会成立两年多来,会员企业已由初始的几十家增加到了300多家。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福建福晟集团、江西双胞胎饲料公司、广东巴德士涂料公司等知名赣商企业,先后在商会的引荐下来川创办了分公司或四川公司,并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四川省江西商会的会员。四川赣商,正借力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四川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呈现出迅猛强劲的发展势头。

  当然,这也是商会平台的给力所致。四川省江西商会虽然年轻力薄,但把春节团拜会、端午乡友会、中秋联谊会都办成了大型联谊活动,影响广泛,成效显著。同时,在第11届西部博览会、首届蜀商恳亲大会、各地工业园区投资洽谈会等重大重要活动上,也少不了老胡他们穿行的身影。寻找商机、交流合作、取经借力,他们从未懈怠。

  “也得感谢你们。”说着,老胡从橱柜中捧出一摞《聚商》周刊来,“你们这份周刊有看点有亮点,商会信息非常丰富,好看又实用,帮了我们不少忙。每期看完后,我都会收藏起来。”

  后来,交往更多,交流更多,还曾携手同行,为在成都受到伤害的赣籍商人成功维权。透过老胡的辛勤与自信,记者同样看见了四川赣商风光无限的前景。

  【商会简介】

  四川省江西商会成立于2008年10月27日,其业务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招商引资局,同时也接受两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是连接赣川两省经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所有在川江西籍人士的交流平台。

  商会本着“诚信、包容、团结、合作”的办会理念,遵循“凝聚产生力量,服务创造价值”的商会宗旨,努力为会员提供服务,促进会员及会员单位自身的发展,树立江西品牌形象,繁荣川赣两地经济。

  四川省江苏商会——

  一本书和一个群体

  接触四川省江苏商会,最先接触的是一本书——《民间商会操作务实》。因几个商会秘书长的提及,记者才想法子弄来了一本。引起记者注意的首先是封面上的两行文字:商会如何在会员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企业如何在加入的商会组织中提升自我。打开书翻读,内容丰富,面面俱到。从商会历史写到商会的发展方向,其间,有如何当好会长、秘书长的章节,还有会费管理这样的小事。应该算得上国内第一部关于商会运作的实用手册。

  这本书的编著者叫张强,是四川省江苏商会的执行秘书长。这就自然地让记者将一本书和江苏商会联系起来。

  而为这本书作序的,恰恰又是四川省江苏商会会长、四川古龙集团董事长赵故本。

  四川省江苏商会成立于2008年9月19日,也算是年轻的了。记者采访了会长赵故本。赵故本 20年商路峥嵘,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江苏延伸到了四川。从不锈钢贸易到房地产开发,从生态农业到LED照明产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被赵故本像变魔术似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并一直稳居前列。他胆识过人,财智超群,在蜀地苏商中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记者还陆续采访了常务副会长、四川三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芳荣和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南滨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进等苏商企业家,一个涵盖房地产、现代农业、LED、医疗、不锈钢、化工、矿产、银行、学校、鞋业等领域的蜀地苏商财智大世界,在眼前渐次展开,浩瀚激扬,生动精彩。

  “商会成立后,两年都是省级先进。这是一个优秀的群体。这个群体包括会长在内的每个会员企业家和每个商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这个群体响亮的名字,叫四川省江苏商会。”张强如是说。

  【商会会长企业】

  四川源力光电有限公司

  四川源力光电有限公司是古龙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由集团总部斥资5.4亿元在成都现代工业港北片区LED产业园征地近200亩打造半导体照明灯具及该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平台。

  公司目前已有LED应用产品生产车间、LED封装车间、显示屏生产车间投入使用,物流等配套设施齐全。计划三年内建成产值20亿的综合LED产业基地,带动西南地区LED产业升级。源力光电LED照明产品将涵盖道路照明、办公照明、商务照明、工业照明、户外照明等多个领域,并结合古龙集团的不锈钢产业优势,生产出不锈钢路灯灯杆和不锈材质灯具,提升照明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倾力打造西部LED灯都”是源力人努力奋斗的目标。

  四川省福建商会——

  陈国良影响力

  闽商入川,给改革开放后的巴蜀大地带来的影响同样很大。其影响包括创业精神、社会经济贡献和海蓝色的商业文明。影响的力量产生于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闽商人物,以及由这样的人物带动着的不断壮大的四川闽商群体。

  四川省福建商会会长陈国良,就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闽商人物中较为典型的一位。

  记者第一次走进四川省福建商会的办公室,就有些别样的感觉。秘书处的工作人员,热情而细致。翻读每一期的会刊《四川闽商·财智》,纸质柔软、风格淡雅,而文字却有极强的感染力,甚至可以在海天一色里听见涛声又可以在清幽中品出茶香的韵味。当透过这些别样的感觉,直面陈国良会长时,记者看见了一条当代闽商影响四川的清晰的轨迹。在这条轨迹上无论有多少个陈国良,记者都情愿把这种影响称之为“陈国良影响力”。

  23年前,陈国良来到四川,身份是福建明磊石材有限公司西南办事处主任,实际上就是光杆一个的产品推销员;23年后,历经创业打拼之苦的陈国良已成为拥有8家全资控股的独立法人实体的四川创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已经并正在为川闽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曾几何时,不止一次动过“不如归去”念头的陈国良,会料想到今日的辉煌;曾几何时,在“爱拼才会赢”的信念中坚忍不拔的陈国良,又没有憧憬过这样非凡的未来。

  眼下,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顾问,虽商务冗繁,但陈国良总能勤谨履职;作为四川省福建商会的领头雁,商会已从创会初期不足100家的会员单位发展到现在的3500多家会员企业,企业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上缴税收超过100亿元,产业涉及13大领域,为四川创造的就业岗位近30万个,虽功业煌煌,但陈国良仍勤勉以进。

  陈国良的影响力在于,在他的影响下,一个巨大的四川闽商群体正在影响四川。

  【商会简介】

  四川省福建商会是由驻川的闽籍企业家发起组织的,于2005年1月15日依法注册成立。

  经过六年的发展,商会目前已经成为四川规模最大的社团组织之一,拥有超4500家会员企业。高速健康的发展是建立在合理的规划基础上的,在省政协委员、创会会长、四川创元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国良的领导下,商会形成了“省商会+分会+协会”的运营模式,先后在凉山州、广元市、绵阳市、宜宾市、泸州市、遂宁市、攀枝花市、射洪县成立了分会(代表处),南充市、德阳市及全省其他市州分会(代表处)、石材行业分会也将陆续成立。

  四川省福建商会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棚大道3号东方希望大厦A座5楼500室。

  办公电话:028-85126248

  四川省重庆商会——

  四川也是渝商之家

  

  从报社到四川省重庆商会的办公地,虽两单位同在成都主城区内,但对惯于步履匆忙的记者来说,仍需倒几次车,行几多路。不过,这从未影响记者的如期而至。

  “重庆人直重庆人爽,快人快语热心肠。重庆人爽重庆人强,风风火火干一场!……”热烈奔放、自信铿锵的四川省重庆商会会歌,本报记者早已耳熟能详,并多次与四川渝商们一起激情吼唱。

  人数已达百万之巨的四川渝商,风云际会,该有多少能量在释放,该有多少人物呈英豪,还有多少故事待知晓。

  爽直干练的商会秘书长喻开和、儒雅勤勉的副秘书长蒋文,一直在引领着记者深入这个巨大群体的脚步。

  还有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川办主任陈晓儒、经济合作处处长王强,他们对四川渝商的细心关怀与倾心支持,也令记者感动。

  毋容置疑,在川渝商的规模之大,已成四川异地商群之最。除了历史与地缘因素外,恐怕川渝一家、手足情深,仍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川商纷纷投资重庆,从未有异乡之感一样。

  2010年8月,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重庆商会常务副会长唐果。他是四川荣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于11年前从广东内迁成都,发展得如火如荼。他当时的一句随口话让记者感触颇深:“到成都落脚,就回到了家。”

  2010年12月19日,《聚商》周刊以《杨和平,阳光里的地产商》为题,报道了四川省重庆商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新都原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和平的“阳光地产商”之旅。杨和平出身重庆云阳。他在接受采访时就对记者说过:“川渝本一家,还分什么彼此呢?”

  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谢永,在2011年商会年会的《新年献词》中写道:“商会所倡导的川渝一家亲、共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会员企业的全面发展,一个迅速成长起来的拥有500多个会员企业的大型商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川渝本一家,正在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发展传奇。

  【商会简介】

  四川省重庆商会于2006年7月28日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商会现拥有500余家会员单位,并相继成立了綦江、潼南、武陵、忠县四个会内地域性办事处(分会),新津、奉节两个办事处(分会)正在筹建中。

  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倡导的川渝共发展的理念已不断深入人心,为推动川渝经济合作做出了贡献,也推动了会员企业的全面发展。2010年度,商会会员企业在川投资金额达到了71亿余元,新增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就达到了10余个。会员企业不仅在成都及周边有投资,在全川很多地区都有投资项目。包括阿坝州,凉山州等地区都有重庆商会的身影。

  

  渝商精神——

  重情重义、自强不息。

  商会办会方针——

  以商会友、以商言道、以商报国。

  商会办会原则——

  共寻商机、共谋商计、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