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铺,一个故事;一条街,一个传说;一座城,多少传奇……”千年以来,文殊坊拥有的不单是宗教祥云,还有深厚的商业氛围。文殊坊犹如一座“古都商业城”,从明清以来,风云在此际会,商贾在此云集,尽显商业成都的繁华绮丽。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文殊院街区在寺庙基础上成功转化为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商贸发展基础。如今,文殊坊独创的院落式商业经营模式,通过商业运营实践,已为广大旅游消费者所接受,古老的建筑正在焕发出时代的崭新光辉……
李万民:
民俗街上有“名堂”
——对话成都市饮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成都名堂总经理李万民
走进闻名遐迩的文殊坊,路过庄重古朴的文殊院正门,再顺着浸透着时光和岁月的红墙向前,你便来到了文殊坊川西民俗风情街。悠悠行来,人们会发现与民俗相伴的美好,与风情纠缠的享受,然后,一家名为“成都名堂”的店会进入你的视野。
带着一份好奇与希冀,我和成都名堂的掌门人李万民先生——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烹饪一级评委、市烹协秘书长、文殊坊商会副会长李万民有了以下的对话。很自然,我的开场白是从这个充满本地风韵的店名开始。
“名堂,大致是名目、办法、结果、道理的意思,在巴蜀方言里,别出心裁有特色的东西也称作名堂。”个性爽朗的李先生回答我,“但是个中含义并非一句话能说明白,因为和巴蜀的山水一样,四川方言也要慢慢品味才能清楚其中的神韵。”
“也就是说,成都名堂的神韵要靠意会?”我偶尔会“逼问”我的对话对象。
“没有这么麻烦,品尝就可以了!”李万民先生显示出他的风趣和智慧:“这是一家专营成都名小吃和著名川菜的店。”
“成都的小吃店很多……”
“没错,但你要满街去找,要走街串巷耗时费力。”李万民说:“然而成都名堂不一样,先说小吃吧。我们围绕成都地域文化、美食文化,汇各种名小吃于一堂,集各种名小吃风味于一室。有数百个品种,可以称为成都名小吃展示中心。”
“竟然有上百个品种的名小吃?”我很吃惊,“都是原汁原味的吗?”
“当然是原汁原味,因为成都名堂是成都市饮食公司为配合文殊坊景区专门打造的。文殊坊川西民俗风情街有古朴典雅的川西民居建筑,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所以吸引了海内外大量的游客光顾,影响力正日益扩大,特色风格日渐显现。”李万民先生说,“川菜饮食文化是表现四川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缺少了四川特色餐饮企业在其中的构成,街区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所以,为配合文殊坊景区品味的提升。成都市饮食公司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公司董事长肖崇阳先生亲自提议、公司董事会专题研究决定,将原盐市口小吃城整体迁入文殊坊,并亲自题名为‘成都名堂’。”
“经营成都名堂,想必李先生对小吃和川味极有研究?”
“从磕头拜师开始,我从事川菜已经几十年,心得体会总会有一点。”李先生说,“四川小吃特别是成都小吃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个性张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沉淀,是川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脱离了四川名优小吃,就不要妄谈川菜。”
“说到川菜,我们的经营范围还包括中餐金芙蓉餐厅。金芙蓉餐厅的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地处成都人民南路中段的芙蓉餐厅,是中华老字号。它曾接待过不少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为弘扬川菜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招牌菜芙蓉鸡片等已成为川菜经典代表菜式。”
“小吃、中餐品牌入驻文殊坊,对提升文殊坊整体品牌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聚集人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各种名优美食,将文殊坊的独特魅力展现给世人。通过美食将川西风情张扬给游人。通过底蕴深厚的成都小吃、四川小吃、优秀川菜与文殊坊民俗街区的有机结合,必将更加丰富成都这座美食之都的餐饮文化内涵,必将更好地将琳琅满目的各种四川美食呈现在人们面前。”
“民俗风情和美食,这是强强联手。”
“没错,成都市饮食公司非常看重和珍惜这次合作,肖崇阳董事长还专为文殊坊撰写了一首《文殊坊赋》,作为对成都名堂和文殊坊的祝福。”
有名有姓有来历,重在风情。好吃好喝好享受,全在名堂!
杨华珍:
爱心把藏织羌绣请出大山
羌绣是羌族女子的“情意信物”
作为羌族特有的一项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羌绣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是羌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羌族妇女而言,羌绣的意义非同一般”,杨华珍告诉我们,“羌绣几乎伴随羌族妇女的一生”。当她们还是七八岁的小孩子时,就会跟着自己的母亲或者姐姐学习刺绣,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们可织可绣的天赋早早地就显露出来,很年轻的时候,就已拥有娴熟的刺绣技艺。
羌绣还是羌族女性表达情意的“信物”、结婚时的“嫁妆”、夫妻感情的“爱情结晶”。情窦初开的年纪,她们会在洁白的手绢上悄悄绣上一两朵五彩的小花,若有一天,对到家中提亲的男子心动时,害羞的她们便会偷偷地将手绢塞到男子手中,称为“回帕”,暗示自己应允了这门亲事,同意与男子谈恋爱。出嫁前的两三年,她们就忙活开了,为自己操劳嫁妆,从新娘穿的衣服、鞋子到床单、被面,还有家里的各种装饰品等等,每一样几乎都是她们亲手绣制而成。婚后,媳妇又与婆婆一起,承担了全家的刺绣工作。她们常常会为自己的丈夫绣制一双“云云鞋”,祈祷他穿上后,外出时,无论路再陡再险,也如同踩在一朵朵祥云上,平稳、舒适,总能平安归来。后来,随着年纪不断的增长,她们的刺绣技艺越来越高超,已是家族中刺绣的佼佼者,又成为下一辈羌族女孩们学习刺绣时请教的前辈。平日里,她们把亲手绣刺的鞋垫、针线包等等,作为礼品相互赠送,更是家常便饭。
十字绣体现羌族女性的才智
这群藏、羌妇女的起居之地,租在离文殊坊很近的东珠市街上。在这套简易的套三房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在藏羌绣苑中,向游人展示藏织羌绣文化的六位艺人,三人是藏族,三人是羌族。年纪最大的一位蔡姓羌族老人,今年已61岁,她手中正绣着藏文的“吉祥如意”。俗话说“藏羌不分家”,阿坝州里,藏、羌通婚是常事,许多人的父母,一个是藏族一个是羌族。家庭里,藏羌文化就充分相融。其他几位艺人也各自忙碌着,有的纺着线(藏织的前期环节之一),有的刺着绣。一位妇女正参照着一张古老绣品刺绣,我凑前一看,吃了一惊,这不正是目前正流行的十字绣吗?
难道十字绣和羌绣有着天然联系?我带着疑惑请教杨华珍老师。杨老师笑了:“‘十字绣’本来就是羌绣针法的一种,又被称为挑绣。”杨老师说,挑绣是羌族妇女最喜爱的表现手法之一,几乎每个羌族妇女都精于挑绣。所谓“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她们从小便要学习挑绣。很多时候,挑绣被当作衡量一个羌族妇女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准。出嫁前夕,是羌族女孩们挑绣的高峰期。她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纯朴天性以及艺术才能都凝聚在这一片艺术天地之中。挑绣时,她们严格按布料的经纬纹路,通过一套严密的针法,绣出等距离、等长度的十字形图案,规整、对称、棱角鲜明是其显著特征,视觉效果上则形成了独特的几何变形风格,别生异趣。
除了挑绣之外,羌族刺绣工艺的针法,还有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手绣等16种绣法。每一种绣法都是羌族妇女灵巧双手和她们内心世界的集中体现。羌绣的色彩鲜艳、线头略显粗糙,多表现羊头、祥云、花朵等,以及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与其他刺绣相比较,羌绣更显粗旷,极具淳朴的风格和原始韵味。
对于羌绣的未来,杨华珍的话依然朴实而诚恳:“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我相信,我们的羌绣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喜爱,我也相信,我们这一代羌族的妇女,能够把这一支羌族文化血脉很好地传承下去。”
【画外音】
如今,在杨华珍的带领下,藏羌绣苑的成绩不断,各种荣耀接踵而来。2010年第二届IOV世界青年大会,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文化博览会……获得了多个奖项,而她的身份又多了一个: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委员。自从有了这个身份后,杨华珍感到自己的使命感更强烈了,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毕生的精力把藏羌的手工技艺传承下去。她常常用IOV全球主席Carmen女士的一番话激励自己:“民族艺术文化,不只是一个民族的,一个国家的,还是全世界的,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它!”她相信,只要自己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刘友义:
创意长在翅膀上
——文殊坊洪鼎店的装修艺术
小天鹅洪鼎文殊坊店的装修是在部分保留了原古典装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装修元素,完美地将古典元素、近代特征、现代思考融于一体。无论是在文化传承的层面,还是在时代思索的层面,可以说,小天鹅洪鼎文殊坊店的这一装修风格简直就是创举了。
当我们的总编问刘总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装修风格时,刘总的话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信息,那就是:艺术不仅是文化还可以消遣。他说,来小天鹅洪鼎文殊坊店的客人,都忙碌了一天,累了,疲倦了。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而又不失深度的方式来让我们的顾客感到舒适、惬意。
由张晓红先生设计制作的文化墙,共计16面。这16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彩绝伦、独一无二的。这些艺术作品,都是用手工和真实原料制作而成,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这些艺术作品,是专门给客人欣赏的。因为作品意蕴深邃,诗文表达飘逸,所以往往会5个人有5种见解。当有客人看不懂时,小天鹅训练有素的服务员还可以给他们解释。
然而,艺术就是艺术,艺术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下面,大家且听听刘总为大家鉴赏艺术品!
第一幅:白日梦离尘
诗文:
飘走了多少气球
就飘走了多少个梦
老屋顶上的那一束阳光
放大了多少离尘
那张曾祖母坐过的太师椅哟
还留下多少祖先和我的
梦和彩球……
注解:
下面的太师椅,代表过去的辉煌,代表曾经的历史,代表经过岁月洗礼后沉淀下来的老传统。同时也指固步自封,不思变革,只专注在沿袭传统不肯去改变和创新的保守派,所以只能留在原地,时间久了会慢慢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上面被气球带走的太师椅,代表着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给传统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的激进派。只有在依托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思考和争取,才能创造出奇迹。正如成都洪鼎一样,洪鼎的根基是建立在有28年历史的重庆小天鹅火锅之上,通过不断地创新再融入时尚的理念,造就了今天的洪鼎,成就了以健康与养生概念为主的汤锅形式。洪鼎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火锅带来的瓶颈,将火锅带入到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领域,洪鼎正在不断地创造着奇迹。
第二幅:链离合
诗文:
是温柔的龌龊
链成最初的项链
你的电话是我的心灵鸡汤
可是岁月啊
话多了,路长了,弯急了,音糙了
……
链条就有了霉,生了锈,长了刺,挂 了彩
于是遍体鳞伤
断了,离了,但还是扭着不弃
命中冤家
那剪不断的温馨链儿
注解:
每一个话筒配上5个没有充气的气球,就像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代表一个人,曾经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通过机缘认识了,用电话传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在时间的见证下,两个人从相识、相知走到了结合。当初电光火石般的激情,在岁月的长河中,被彼此相互的指责、埋怨和伤害所替代,缺少了理解、包容和信任的结合,犹如作茧自缚。最终带着满身伤痕的破茧而出,结局却是分道扬镳,甚至是远走海外。这剪不断理还乱的链儿呀,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