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政策发力 新能源汽车猛踩“油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杜悦英

  

  在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汽车集体发力可说是一个信号。而此前政策的导向已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包括三个因素,即具有高性能和合理价格的好产品、方便经济高效的经济设施和好的商业模式。目前北京物流、环卫类商用纯电动车、北汽福田迷迪纯电动出租车等已开始示范运行,但私人购买亟待推进!

  

  三部委发力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科技部、工信部和国资委都将出台政策支持,分别为《国家“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央企纯电动车投资规划》。

  上述政策对于未来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和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的发展目标为,小型纯电动汽车、大型纯电动商用车、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形成比较优势,2015年左右,生产动力电池100亿Wh,发展各种类型电动汽车100万辆。预计总投资30亿元,一半以上用于纯电动,其余重点在锂离子电池攻关。

  《央企纯电动车投资规划》的近期目标则是协调电动车产业链技术标准的统一,中长期目标是要突破电动车领域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和品牌。2010年在电动车共性平台建设领域安排13亿资金,到2012年还将安排50亿进行支持。

  

  标准待完善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电动汽车标准化专家孟祥峰介绍,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积累,中国电动车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涵盖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电动汽车关键系统和零部件、充电基础设施及基础通用等方面,现行有效标准共约50项,正在修订的有50余项,正在报批的15项。“中国的电动车标准并不落后,很多还优于国际标准”,他说。

  但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与标准之间仍有差距。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新技术产业室副主任曾智泽在此间表示,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问题,除了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和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急需提高、高端技术不具备竞争优势外,相关标准不完善也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