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伦药业入驻仁寿的带动下,成都蓉生药业、乐山健康药业、川祥化工等一大批医药企业纷至沓来。医药产业,一个新兴的产业集群,正在仁寿逐渐形成。
慧眼独具识陵州 政企双赢促和谐
——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发展侧记
科伦药业集团,全球最大的输液专业制造商,全国医药企业20强。2007年科伦集团开始在仁寿组建科伦仁寿分公司,从最初(收购华台制药)的5000万元的投入,到现在二期的竣工使用和第三期羟基喜树碱生产线的启动,科伦累计在仁寿投入近3个亿的资金,短短几年,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这样一个全国知名的医药龙头企业对仁寿如此青睐,不断加大在仁寿的投入呢?
牛刀小试 初落仁寿
时间回到2007年5月21日,在仁寿金马宾馆五楼会议室,科伦集团收购华台制药工作现场会上,时任中共仁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的李酌率领仁寿招商、建设、国土、税务、财政、园区等相关部门人员,与科伦集团刘亚蜀副总,就科伦集团斥资收购华台制药工作进行了友好而又热烈的交流座谈。华台制药是仁寿一个很小的本土医药企业,建成过后因资金、技术和资质等原因,一直迟迟不能投产。出于对同行的理解、支持和关爱,科伦集团决定将其收购,组建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
“没有想到,仁寿县委、政府会这么重视,县长亲自参加并协调相关工作,给我们在仁寿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科伦集团副总刘亚蜀感慨地说。座谈会上,李酌县长就收购的相关事宜作出了详尽的安排。原本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收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科伦仁寿分公司的组建与成立十分顺利,1天完成了项目注册登记、备案等相关手续。当年7月份完成了车间的整改调试,建成了抗生素输液生产线,9月份通过国家药监总局的验收进入了试生产,12月份宣布生产正常。2008年,科伦仁寿分公司的生产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税收1200万元,成为全集团见效最快、业绩最优的公司。
真情感动 再上生产线
一年的时间,通过真心的呵护,科伦真切地感受到了仁寿的发展氛围。良好的环境、可喜的业绩,科伦集团再次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仁寿。再上生产线!扎实做强仁寿科伦,是科伦集团和仁寿县委、县政府共同的心愿。
2008年9月,投资1.2亿元的科伦氨基酸输液生产线紧锣密鼓地上马。库房紧缺,园区主动出面,四处寻找落实库房;征地拆迁,原本一个月的时间缩短为7天完成;施工办证,相关部门一律绿灯,边建边报,不影响工程建设……仅仅5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了生产线建设并投入生产。与此同时,科伦药业“市场带动产业计划”在仁寿顺利启动实施,全县所有医药卫生行业部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科伦医贸的药品,真心实意地与科伦集团共谋发展。
真心换得真情在,科伦仁寿分公司捷报频传,2009年,解决500多名员工就业,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科伦医贸仁寿销售也一路攀升,从2008年的5000万元到2009年的8000万元,2010年实现13000万元……这组数据充分说明,科伦选择仁寿无疑是正确的,仁寿选择科伦无疑是双赢的。2010年9月,投资6000万元的科伦清洁技改项目又在仁寿分公司正式启动,这是集团公司率先在全国18个公司进行的试点推进项目,必将为仁寿科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团结合作 共创美好明天
2010年12月7日,美丽的黑龙滩,“科伦实业集团·仁寿县人民政府战略发展座谈会”隆重召开。仁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酌,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冉登祥与科伦集团总裁刘革新一行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仁寿是个好地方,我们将借上市的东风,加大对仁寿科伦的投入,以此来回报关爱我们的仁寿领导和人民……”科伦集团总裁刘革新真情地说。“科伦仁寿分公司的发展,也见证着仁寿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千亿科伦’的战略目标,全身心地支持仁寿科伦做强做大……”县委书记李酌的讲话让刘革新总裁备受感动。
于是乎,投资1.8亿元的羟基喜树碱生产线落户仁寿已成定局,该生产线建成后,每年会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新增利税4000万元。届时,仁寿科伦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税收过亿元,真正成为仁寿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
与此同时,在科伦药业入驻仁寿的带动下,成都蓉生药业、乐山健康药业、川祥化工等一大批医药企业纷至沓来。医药产业,一个新兴的产业集群,正在仁寿逐渐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2015年,仁寿文林工业园区以科伦为龙头的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过50亿、税收过2亿的产业目标一定会实现。
金利纺织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文林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缩影,也是仁寿县近年来兴工业、抓产业、奔幸福的历史缩影。
迎难而上不畏艰 只争朝夕求发展
——仁寿县金利纺织有限公司发展侧记
前言
草长莺飞的阳春总能给人带来无限希望,柔情似水的三月总能让人留下浓浓的温暖。2009年3月31日,就是在这样让人心醉的时刻,四川仁寿金利纺织迎来了自己建厂25载的又一次涅槃——四川省重点技改项目之一、总投资近4亿元的10万纱锭迁建技改项目开工奠基。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2010年12月8日,四川仁寿金利纺织有限公司10万纱锭迁建技改项目竣工庆典仪式上,来自全国150余家的纺织品客商、印染厂家及纺织原料、设备、配件供货商等240多名嘉宾见证了勤劳智慧的金利人在各级政府以及文林工业园区管委会的指引下创造的一个个奇迹:2009年3月31日迁建项目动工,同年10月16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2010年9月26日,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试生产。迁建项目短短345天的建设期让同行“至少需要两年时间”的断言不攻自破,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迁建项目工程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仁寿速度”。
从23年前一家小规模的地方性棉纺厂到目前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25亿元、拥有10万纱锭、1340台布机的生产规模的纺织业大亨。
10万纱锭迁建技改项目在投资规模全县第一、仁寿纺织业开山鼻祖、全县税收龙头企业……诸多特质的叠加使金利纺织有限公司成为全县工业企业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它为打造文林园区经济新增长点、提升“品质之城”新品位、展示 “创业仁寿”新形象有着非凡的意义。
加大协调
金利纺织提前竣工投产
“我宣布,金利纺织10万纱锭迁建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省人大常委会杨志文副主任洪亮声音刚落,一时间焰火翻腾,信鸽纷飞,锣鼓轰鸣。这是2010年12月28日,金利纺织10万纱锭迁建技改项目竣工庆典的欢快场面。金利纺织10万纱锭技改迁建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4亿元,合同约定为2年建设期限。项目用地在县城南端,全是一片鱼塘,近200户的拆迁,推山、场平、地勘、设计、水电、基建……两年的时间能竣工投产确实已十分不简单。为抢工期,园区管委会和金利纺织一班人精诚团结,细化项目每一环节,倒排工程进度安排。力排群众工作难,20天完成300亩用地拆迁;基础不牢,多台挖掘机昼夜不停轮番上阵;用电不足,想尽办法牵供电专线,指挥部会议开至凌晨一点……齐心协力保要素,一心一意抓建设,一切为了项目!通过多方努力,仅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并投入生产。比原定计划足足提前了4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园区项目建设新“文林速度”。
暴雨来袭
钢铁意志筑起抗洪长城
然而,发展的道路永远不会一马平川,金融风暴的疯狂洗礼、“7.25”特大洪灾的严峻考验、机构精简之难、岗位调整之痛……困难无所不在。“在困难面前,我们全体员工没有退缩,在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积极协调和帮助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大仗、打恶仗、打胜仗的精神,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严格施工、确保优质、高效、安全。”在谈到如何战胜诸多困难取得瞩目的成绩时,金利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国这样说。
2010年7月25日凌晨,一场70年不遇的暴雨顷刻间向仁寿县城区洒下271毫米雨水。由于地处仁寿县城低洼地段,加之从原材料到成品都是不能沾一滴水的棉花等纺织品,因此,在洪水给仁寿县造成的8亿多元损失里,金利纺织有限公司以超1亿元经济损失成为让人心痛的“第一名”。
一份损失清单可以窥见洪水给金利纺织有限公司带来的灾难:被洪水浸泡的棉花1008吨,价值1945万元;涤纶504吨,价值502万元;纱线161.6吨,价值316万元;胚布214.6万米,价值1600余万元;在机制品1167万元。库房各类物资损失价值87万元。纺纱设备损失2571万元,织造设备损失价值2043万元,通用设备损失245万元。钢箱、浆料及助剂161万元。一、二生产区建筑物损失140余万元。办公设备损失价值10余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10787万元。
然而,在滔天洪水面前,金利纺织有限公司并没有被击倒,在园区管委会的带领下,从洪水暴发的那一刻起,公司自上而下随即展开了“战天斗地”。
在灾难面前,为了保护公司财产安全,库房保管员张华强在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从凌晨三点到七点与肆虐的洪魔作顽强的斗争,用最低廉的物资封堵涌入的洪水,只身一人竭力将贵重物资搬到高处,多次险些被洪水冲走;安保人员周晓红、黄名志顶着如注的大雨,组织人员将浆轴搬运到安全地带,疏散当班生产员工到锅炉房等高处地段;公司经营管理团队从容指挥和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果断疏散员工、切断电源,确保了在场的1000多名员工无一人伤亡……
大灾面前,“金利人”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恶战”的精神与洪水、暴雨抗争到最后;灾难过后,“金利人”正以此为精神动力争取早日恢复生产,争取更大的发展。
最终,金利纺织有限公司通过顽强的抗灾自救和加速推进搬迁工作取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
在文林工业园区的指导下,玉泉食品有限公司坚定了从细节提升品质的信念,从每一道工艺、每一份产品上下功夫,精雕细琢,做出色香味美俱全且让群众放心的食品。
“玉”满陵州
“泉”速前进
——四川仁寿玉泉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侧记
2006年,四川仁寿玉泉食品有限公司在文林工业园区挂牌成立,公司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1044平方米。短短8年时间,该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的小公司发展到如今的注册资本30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389万元、年销售收入1.33亿元的食品巨头。
2010年,在“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创新方法,优化环境”理念下文林工业园区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的支柱型企业,玉泉食品有限公司的良好运营为外资的入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信誉加实力
玉泉食品蒸蒸日上
自2003年成立以来,玉泉食品有限公司快速发展,依托仁寿县丰富的生猪资源优势、企业自身信用文化和脚踏实地的经营理念,公司资产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租赁天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2004年收购天意食品有限公司经营;2004年租赁青石肉联厂经营;2006年6月,公司在原东方红纸业有限公司处租用土地15年80.4亩,投资3844万元新建玉泉肉联厂,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2008年8月试产运行,10月竣工投产,现已正常生产。目前,公司各分支机构运转基本正常,产品质量稳步提高,销售收入年年增加,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年设计生猪屠宰规模达到50万头,冷鲜鸭屠宰2500万头。
优质品牌是企业发展的金钥匙,为此,玉泉食品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营机制进行经营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健全,经营管理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效益不断增加。2010年,公司严格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树立企业自身品牌,已向国家工商局申报了“钰泉”牌注册商标,向省商检局申请了自营生猪产品的出口权,今年注册商标和产品出口权都已核批,公司拟定在香港设立产品直销部,以扩大产品销售直接步入国际市场。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并落实帮扶,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9年 4月8日,玉泉优质生猪产业园首期占地135亩在钟祥镇龙桥村开工建设,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已养殖优质种猪1000余头; 规划“玉泉食品工业园区”占地300亩,年内在文林工业园区开工建设,集肉食品深加工于一体。
该公司在仁寿县食品领域中异军突起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信誉。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纳费,积极配合各主管部门的工作,接受各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有坚实社会信誉基础。2006年曾被农业发展银行仁寿县支行评定为AA级信用企业。2009年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仁寿县支行评定为AA+级。2010年被仁寿县农业发展银行评为AA级。
信誉加实力使玉泉食品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公司年设计生猪屠宰生产能力达50万头,鸭子屠宰能力500万只,位居眉山市同行业第一位,其中鸭子屠宰生产线是眉山市第一条条生产线。
拉长产业链条
玉泉迎来新曙光
2010年11月28日,随着“轰隆轰隆”巨型机械的轰鸣声,玉泉食品工业园项目正式开建。该项目占地300亩,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高低食品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是仁寿县第一个肉类深加工企业,打破了生猪资源大县只出“白条肉”、“冷冻肉”的局面。玉泉食品原为仁寿县江家坝占地3亩多4亩不到的一个小型生猪屠宰厂。
2007年,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玉泉食品老总王玉泉不满现状,毅然在园区建了年产80万头生猪生产线。规模化的屠宰、漂亮的现代化车间,让王总有点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仁寿县是生猪资源大县,年出栏80万头生猪,并没有自己的深加工项目,农民的生猪一直卖不到好的价钱。
王玉泉是个很实在的人,一定要他再做些实在的事,园区主任李明元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乎,多次找王总促膝长谈,分析市场,探讨发展,不光只做白条,还应前建基地,后做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学“雨润”,赶“四海”,一定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多方的论证,“玉泉优质生猪养殖基地”2009年在钟祥竣工,2010年“玉泉食品工业园”正式启动。项目的建成,必将对整个仁寿的生猪产业带来新的发展。
重环保抓细节
玉泉腾飞指日可待
四川仁寿玉泉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奠定了公司发展基调——发展能与环保并存。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对新旧厂进行工业废水排放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到了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加强厂区绿化建设,目前玉泉食品厂绿化面积达到45%。2008年10月,取得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许可证》,较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兼容共得,协调持续。由此可见,在发展中追求生态环保效应是该企业有别于其他食品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色。
玉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猪收购、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冷鲜肉、冷鲜排骨等品种。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产品结构复杂繁琐。在文林工业园区的指导下,玉泉食品有限公司坚定了从细节提升品质的信念,从每一道工艺、每一份产品上下功夫,精雕细琢,做出色香味美俱全且让群众放心的食品。
(本版文图由仁寿文林工业园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