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橡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一舟受田朔宁先生邀请,在宽带基金年会上发表演讲,以下为发言摘要。
第一个要素:坚持
我喜欢问我们公司的新人一个问题:在某一专业,比如说某项乐器,某项体育项目,要成为世界级的专家和竞技者,需要花多长时间?有同学说10万个小时,但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因为如果平均每天花费3小时,那么需要100年。正确答案是1万个小时。
计算下来,如果花费1万个小时来达到目标,每天付出3小时,那么达到世界顶级水平需要8—10年。 我喜欢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1万小时“,而不是5000或者3万? 答案是,对普通人来,1万个小时的练习,意味着人类坚持的极限。只有到了极限,你的竞争对手才会逐渐放弃,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拿弹钢琴为例,你会发现很多和你一起学琴的人,弹着弹着就放弃了。真正能达到1万个小时的人寥寥无几,而达到了,如果天分足够,可能就是世界级的专家。
因此我要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坚持。 要成功,就要把你的竞争对手甩在后面,而这一点上有时候就是靠时间来“耗着”,等别人没有耐性、坚持不下去了、自乱阵脚了,找别的“更大”、“更时髦”的领域去了,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者。
第二个要素:谦虚
为什么要说谦虚呢?千橡到现在开了8年,8年来一路上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每一次心里感觉非常好的时候,几乎马上就倒霉了。
例如我们2003年最开始做无线增值业务,当时月营业额非常高,最高每月达到600万,对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公司而言是非常大的收入,我们非常兴奋。但是,后来大家知道,因为整个行业的基础不牢,2006年以后我们自己的无线增值业务以及整个SP行业都迅速下滑。2006年Web2.0热潮的时候,我们是个旗帜,猫扑要上市的消息叫得很响,但是由于扩张太快,基础不牢,也搁置了。
几次下来我的总结是,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来之不易。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在对市场和公司自身能力的判断时特别容易失误,这个时候,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千万不能得意,因为胜利的时候,失败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第三个要素:警惕失败
我很景仰的一个人,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我最希望知道的事情,是我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我就不去那个地方。”大部分人对这句话是会心一笑,觉得有理,过几天再一问,却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有道理。 最开始我也没有完全想明白这句话,但是我认为这样一个牛人说这话必然有其道理,就不断地想,终于琢磨出来了一些道理。
一个创业者有两种方法提高成功几率:一是不断地做正确的事情增加成功率,二就是避免做错误的事情,降低失败率。知道“我们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不去那个地方”,就是要降低失败率。
成功好比一个棒球运动员面前以光速飞过来的棒球,不容易打个正着;失败则是一天到晚都缓慢飘到眼前的气球,容易识别,也容易打到。 如果关注气球,把所有的气球都打光了,剩下的就都是棒球了,水平再差,不断地打,有一天某个棒球也会被你击中。
(摘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