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做水表玻璃的小厂进入汽车玻璃行业,经过24年的艰苦创业与跨越发展,福耀后来居上,跻身世界汽车玻璃行业先进行列,产能位居世界第二,设备制造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达到世界一流。“福耀”亦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 涂洪长 郑良
走进位于福建福清市的福耀玻璃工程研究院展厅,一面面先进的汽车玻璃让人备感好奇:可以隔绝红外线的镀膜玻璃、可以融化表面冰雪的夹丝加热玻璃、三个档位调节亮度的调光玻璃……在汽车玻璃行业中的佼佼者——福耀,“做最好的汽车玻璃”正在成为现实。
“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自我,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坚持自主创新,走品牌发展道路。”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之道。
自力更生 杀出重围
草创初期,福耀即面临严峻的业界竞争形势。1985年前后,世界上80%的汽车玻璃供应被日本的ASAHI、英国的皮尔金顿、法国的圣戈班、美国的GGP四家供应商垄断。因为国内汽车玻璃行业起步晚、基础弱,对汽车玻璃的安全性能理解不足,在国际汽车玻璃行业巨头的围困下,以福耀为代表的国内汽车玻璃生产商举步维艰。
为寻求突围之路,1996年,福耀选择与汽车玻璃技术最先进的法国圣戈班进行合资,法方控股51%,中资占49%,但三年之后,合作最终走向失败。其中关键分歧在于国际“大鳄”只想把福耀作为其在中国的代工基地,而志存高远的福耀则希望参与全球竞争。
而正是从这一次失败的合作中,福耀得到了世界一流的汽车玻璃制造设备,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典范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一直购买别人的设备和技术意味着永远受制于人,这次失败更是为福耀找到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新定位。
全面创新 全员创新
2000年开始,福耀开始全国布局,除了福清大本营的工厂,先后在长春、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湖北、郑州等地建设汽车玻璃生产基地。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福耀也累积了较大的生产规模,随之在设备、工艺、产品、产品技术、设计技术、前沿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以产品技术创新为例,随着现代汽车业发展,汽车玻璃不仅要求透亮,还要更加功能化和智能化。福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前沿技术研究。目前,福耀申请的中国专利已有164项,授权使用的达到109项。福耀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福耀汽车玻璃专利实施率达到100%,专利产品销售额比重提高到82%。
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使福耀得到越来越多国际高档品牌汽车生产商的青睐。为寻求一块受外界条件影响最小的汽车玻璃,汽车奢侈品牌宾利找上门来。福耀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研制成功前挡夹丝加热玻璃。这种玻璃可以均匀地加热,融化外界的冰,防止内侧产生雾气。福耀通过在玻璃内层夹入无数非常细的电加热丝来实现以上功能,加热丝的粗细正好处于人体视觉的盲区,不影响开车时的视线。这样的工艺技术比世界四大汽车玻璃供应商毫不逊色。
福耀鼓励全体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比学赶帮,踊跃创新。每到年底,福耀都会针对全年的创新进行评比,根据统计,一线的工人获奖率都会超过50%。
发展自我 兼善天下
曹德旺经常说: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福耀创新性地将品牌定义为产品、品质、品位与人品。产品,即为不同客户群制定出不同的战略,保证始终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即生产出让客户安心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品位,即产品设计大气大方,不仅进入寻常百姓家,亦可登大雅之堂;人品,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遵章守纪,依法纳税,坚守最高道德标准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2010年5月,曹德旺父子以个人名义向西南干旱灾区捐款2亿元。
今年是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以厦大创办人陈嘉庚为学习榜样的曹德旺日前宣布捐资2亿元,用于建设“厦门大学德旺商学院”。谈起自己一次次的公益和慈善捐款,曹德旺坦言:“钱很多似乎也没有必要,每天不就三碗饭,还能吃多少?拿去捐,是自己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