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煤矿安全文化氛围甚浓,记者想亲身体会一下这样的氛围。2011年3月10日中午12点30分,本报记者步入该矿生产办公楼时,首先看见的是“安全大于天”五个大字,记者感到很震撼。该矿一直把“生命高于一切,安全大于天”作为警句箴言,为此,记者亲身体验了该矿的干部职工入井前的半小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成十上百、列队整齐、蓄势待发、齐装整备的干部职工齐唱高亢嘹亮的《淮北矿业集团之歌》令记者无比震撼,激起了记者入井前的点点滴滴。
文化长廊——点点滴滴都是情,点点滴滴都是警
走进临涣煤矿长达80米的安全文化长廊,记者仿佛置身于恰似流动着的列车车箱。文化长廊是临涣煤矿每一位上下井职工的必经之路,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临涣煤矿安全文化长廊的前言,前言以散文的语言,诗歌的结构,浓缩着临涣的历史,诉说着临涣的现在,展望着临涣的未来,表达着临涣人的心声,表现着安全文化的喻意与深情。正像前言中所述的“在这条直线上来回往返,心中升腾着一个理念: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党委书记、矿长寄语,向职工们发出了语重心长的话语,字字重于泰山,句句体现人性与关怀。妻子说:“每天都牵挂着你的平安,我在家里等你平安归来,想你……”语言虽朴实,却耐人寻味;儿女说:“爸爸,明天的作业等着你修改。”那纯洁的眼神,紧闭的双唇,时时让每一位下井的矿工牵挂;父母说:“儿子,我们的希望寄托于你身上,孩子,我们等着你平安归来……”这字字饱含着爱情、亲情的安全箴言,正衬托出“安全大于天,生命高于一切”。在这个安全文化长廊里,点点滴滴都是情,点点滴滴都是警。字字动真情,句句达实意,掏出了人人心里话,震撼着人们滚烫的心灵。
安全宣誓——句句都给力
入井前的安全宣誓句句铿锵有力,令人振奋。“下面进行入井前礼仪:自我检查矿灯、安全帽、工作服、自救器,检查完毕;下面进行安全呼号:确保当班无‘三违’好不好?好 好 好;确保当班列事故好不好?好 好 好;确保当班安全生产好不好?好 好 好!”在井口通道内,每一位下井工人都自觉列队举起右手,进行井口自我检查和安全呼号,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行安全生产作业。
虹膜识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虹膜识别,人人自觉,个个认真。记者看到,在临涣煤矿副井口依次摆放着四台矿职工干部用的虹膜考勤仪。考勤仪通过采集人体眼睛虹膜信息对入井作业人员进行考勤登记和实时安全监控,将考勤记录信息精确到每一个人,实时监控每个井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出入井时间,并能够判断显示每位员工在井下驻留的时间,起到强化人员到岗率,加强监督生产管理的作用。倘若员工井下驻留时间超长,系统自动会进行报警提示。在临涣煤矿副井口入井处,每一位上下井工人都要依次进行虹膜考勤识别,进行入井记录和升井验证,个人的下井时间,升井时间全部在调度中心备案。遇到灾害情况,能够准确地获取灾害区域的人数及人员信息,有助于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不仅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而且使职工下井有安全感。
在这短短30分钟的时间内,记者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煤矿职工的辛劳与勇敢,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也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步步艰辛,在-500米的井下工作是多么令人震撼,这种奋斗与敬业的精神需要传颂,为安全时刻敲响自己心灵的警钟。
(郜宏田 本报记者 宗毅 王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