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世伟 王海波
引子
5年,在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国矿业界来说,洛钼在“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将永载发展史册。
5年来,洛钼集团领导高瞻远瞩、科学判断、雷厉风行、抢抓机遇,以大谋略策划,大举措突破,大步伐跨越,使企业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年来,洛钼员工励精图治、追求卓越,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企业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突破,走出了一条“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年,洛钼集团总资产达到144.7亿元,是2005年的近6倍;钼精矿产量35216吨,是2005年的3.5倍;氧化钼34404吨, 是2005年的4.4倍;钼铁26599吨,是2005年的16.6倍;销售收入123.8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实现利润14.2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上缴税金9.5亿元,比2005年增长32%。钼产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分别占全球和全国总产量的7.9%和21%左右,利润、出口创汇和税收长期居河南省前茅,成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和中国纳税企业500强企业,进入全国利润百强企业排行榜。
搞好资源整合
增强发展后劲
矿产资源整合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之举,更是洛钼实现多元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势所趋。连年来,洛钼集团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强化资本运作,转变发展模式,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充分运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经济手段,实现低成本扩张,不断优化生产经营结构,由单一钼钨产业向多金属领域发展。成功收购了拥有栾川钼矿田三大矿区之一上房沟钼矿的栾川富川矿业公司55%的股权;通过组建新疆洛钼矿业公司,掌控了拥有钼金属量50万吨的新疆哈密东戈壁钼矿,收购了洛宁县三个金矿,成立洛宁坤宇矿业集团公司,资源储备和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至十一五末集团公司钼资源储备已达到187万吨,形成了以钼为主体、以钨和贵金属为两翼、主业突出、副业全面发展的经营格局,确立了洛钼在中国稀贵金属行业的领先地位,推动了洛钼由资源大矿向资源经济强矿的转变,同时也提高了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使企业走上了集约化、多元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矿业发展之路。
抢抓市场机遇
加快发展步伐
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连年来,洛钼集团领导班子牢牢把握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集中一切财力、人力和物力,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特别是最近5年,洛钼集团实施了3万吨/日露采扩建工程、万吨选矿厂扩建工程、选矿三公司5千吨/日技改工程和3万吨露采配套工程,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水平均居国际一流,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数据化、信息化、安全化的大型采选作业。其发展速度,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实属罕见,被业内称为“洛钼速度”和“洛钼奇迹”;集团还与世界最大的钼企业美国自由港铜金公司旗下的菲利普斯道奇公司合作实施了4万吨/年钼转换一期工程,使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环保水平最高、技术最先进的钼冶炼加工企业;实施了1500吨/年钼钨制品深加工技改项目,钼钨制品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年,吸引全球最大的钼冶炼加工企业智利魔力丹诺公司加盟洛阳高科钼钨材料公司,计划用3-5年的时间将洛阳高科打造成为世界三大钼钨金属制品生产商之一。洛钼集团高层通过科学决策和一次次对机遇的成功把握,使企业一举发展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钼生产商。
实施多元发展
规避市场风险
为规避单一钼产品潜在的市场风险,十一五期间洛钼集团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坚持有选择的多元化战略,建起了6000吨/日白钨回收工程和9000吨/日两家白钨回收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钨矿山企业,2010年生产65%白钨精矿8354吨,是2005年的12.3倍;钨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实现利润1.89亿元。成立的坤宇矿业公司生产黄金0.84吨,白银18.6吨,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实现利润0.51亿元。并通过地质勘探,新增黄金储量45吨,为贵金属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成立的永宁金铅银冶炼公司,投资兴建8万吨/年多金属冶炼厂,全面达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实施技术创新
促进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洛钼集团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团实施的柱型浮选机工艺技术和全流程自动化在线检测,被业内称为钼业选矿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自主研发的“内加热回转窑”冶炼新技术和“旋转闪蒸直燃式焙烧钼精矿”设备及工艺技术,荣获“第九届全国技术发明一等奖”;成功研发了回转窑余热利用技术,一次点燃后利用钼精矿中硫的自燃完成氧化钼的焙烧,该技术填补了全世界一项空白;通过成功研发并推广低品位白钨回收技术,使洛钼人白钨回收梦想成真;与中南大学合作的仲钨酸铵实验项目应用了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国内权威专家论证后认为该项目有望成为拥有国际领先工艺水平的零污染零排放项目;深加工产业的研发取得了25公斤单重钼丝新工艺等多项技术专利,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的纳米钼碳复合材研发,在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科研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C160大型颚式破碎机耐磨衬板国产化开发与研究”等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GPS/GIS/GPRS/RFID的露天矿数字化采矿系统”项目,被河南省科技厅列入2011年度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洛钼集团技术、装备、工艺及环境治理均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被授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先锋企业”称号。
搭建融资平台
实现资本扩张
2006年当国内大多数企业还在走靠银行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老路时,洛钼集团就开始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向国际资本市场进军,并于2007年4月26日在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实现了由生产经营型企业向国际资本运营型企业的转变。
洛钼集团的上市工作只用了短短313天的时间,创下了香港联交所的历史新纪录,引入李嘉诚、李兆基等香港顶级财团和美国花旗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中国人寿等海内外著名机构作为基础投资人,公开发行后,市场反映热烈,冻结资金2970亿元,位居香港联交所成立以来H股上市企业第四位。路演下单率高达94.5%,位居香港上市公司第一名,募集资金81.05亿港元,是河南省上市企业中募集资金最多的一家。上市当天按市值公司已进入世界矿业上市公司前30强,被国际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评为“2007年十大最喜爱的香港首次上市企业”。在当年中央货币信贷政策从紧、“双防”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形势下,香港成功上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十一五”计划全面开始的第二年,公司成功上市,从海外资本市场募集了巨额资金,为“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的如期实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洛钼集团又启动了回归内地A股市场的准备工作,从2010年11月28日动员大会开始,到2011年元月底两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了内部准备工作。
完善创新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连年来,洛钼集团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建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和审计稽核制度,通过从企业制度建设、机制改造、运转模式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构筑了务实、高效、灵活的经营管理体系,荣获了“全国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国家级二等奖”。在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诸多实体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洛钼集团凭借准确的市场预警和灵活的经营方式从容应对,平稳过渡,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既定目标。
倡导环保理念
建设绿色企业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是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矿山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0000吨/日后,产生的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使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进一步达到布局合理、持续利用、效果明显的结果,洛钼集团高层领导高瞻远瞩,站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山的高度,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环保思路和建设矿山公园的标准,把矿山综合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科学治理、经费保障、强化考核、建立长效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邀请专业机构现场勘查论证,按采场各台阶达到的最终标高及排渣场的利用先后顺序,采取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近期治理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办法,对可绿化区域进行逐步绿化。通过在100余万平方米的排渣场植树种草,形成了“昔日渣场飞黄沙,今朝秀川腾碧波”的园林景观,有效地避免了水土流失,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选矿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尾矿浓密技术,实现了浓缩回水循环再利用,不仅基本上达到了污水零排放之目的,而且年减少污水排放量3564万吨;通过用清洁抑制剂巯基乙酸钠取代传统剧毒药剂氰化钠,有效治理了氰化钠对周边生态链的破坏。针对钼冶炼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的难题,洛钼集团组织科技人员经过攻关,利用除尘脱硫的新技术,根除了环境污染,并通过对废气的回收,生产出了市场上紧俏的亚硫酸纳产品,实现了变废为宝。通过引进非稳定状态下制酸新技术,实施冶炼尾烟治理工程,年减少硫排放量6428.6吨,并年产93%工业硫酸24037吨,年新增收入1500万元以上。此举使冶炼公司在回收率和环保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环保风暴到来之前,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尾气排放达到国家零排放标准的企业。
由于洛钼集团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先后被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授予“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先进单位”、“水土保持先进单位”、“中国生态小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改善民生
5年来,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理念,在搞好公司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为广大职工谋福利,让广大职工感受到企业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一是着力于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5年来集团投入约2.6亿元对各单位的宿舍楼、办公楼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或新建,建筑面积达10.4万平方米,使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公司在洛阳新区兴建的钼都利豪国际饭店,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对外形象,更为广大干部职工前往洛阳提供了一个家一般的温馨港湾。二是根据公司效益情况,尽量提高职工收入,公司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2005年提高1.8倍。三是全心全意帮助困难职工渡难关,5年来共发放慰问及救助金约1046万元。四是通过企业发展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使406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五是关心职工子女,确定了同等条件优先安置职工子女的原则,尽力解决老职工的实际困难。六是按时足额提取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解除了全体职工的后顾之忧。七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扶贫等公益事业中给予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仅在“7.24”栾川特大洪水灾害中,洛钼集团就无偿捐赠1000万元,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加强党建工作
构建和谐企业
5年来,集团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健全组织和严格制度为基础,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组织及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公司连年荣获“全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及河南省“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集团公司高层坚持将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同党的建设相结合、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同职工素质培训和道德养成相结合、同普法教育相结合,积极倡导“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和廉洁从业”的廉政理念,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起点投入,高标准实施的创建要求,做到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职工素质提高及普法教育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营造了浓郁的和谐企业氛围。
与此同时,洛钼集团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通过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正确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处理好行政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准确率,处理好正面和反面之间的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保证了生产的有序进行。其次,广泛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公司建立了职工信访、沟通渠道,加强信访、调解工作。通过深入基层,找职工谈话、征求意见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大党员和一线职工的思想状况,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将各种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企业大局稳定。
风正潮平自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面对“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及严峻的钼市场竞争形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洛钼人必将在“十一五”创造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的指引下,以昂扬的斗志,知难而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决心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促进企业实现第三次跨越、把洛钼集团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特种和稀贵金属矿业集团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