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13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张真铭“舍得”背后的商界博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苏婉

  

  匆匆踏上徽商路

  

  1992年,张真铭是名律师,当年1月,张真铭结了婚;10月,儿子出生;11月,张真铭抱着去“看一看”的想法,跟着朋友去了上海。

  “朋友是做房地产的,与我深谈之后,就向全公司宣布我为副总经理。”张真铭被留在了上海,当时满怀理想的他,准备在房地产方面一显身手。“我们有想法,但是冲动,一年后就遇到了困境。”张真铭说,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真想回家,但是觉得没有脸回去。张真铭笑着回忆说,由于交不起房租,经常被房东数落讥讽:落魄的地主。

  “那时的晚上,我经常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对着满天繁星问,难道没有一颗是张真铭吗?哪怕闪一下也好。”自比星辰的张真铭的内心很失落,有时候,他甚至当起了家庭教师,靠着教别人家的孩子下围棋谋生。大约两个月后,情况有了转机,但却让张真铭看清了人性。“怪不得古人常说:苟富贵,勿相忘。因为同患难易,共富贵难。”严重分歧的结果,是公司解散,朋友分道扬镳。张真铭被迫放弃房地产而转向证券投资领域,经过2001年股灾之后,张真铭看到,搞投资等于博弈,虽然能冒风险赚钱,但却没有积累,他决定做实业。

  2001年10月,上海鼎正科技公司诞生,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张真铭靠卖过去的股票苦苦支撑着新生的公司。“为筹集资金,20元买的股票3元卖掉,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张真铭的“舍得”,换来的是20多名技术骨干的快速成长与死心塌地的忠诚。

  

  创“奖教金”鼓励机制

  

  “一年半的支撑,让我明白人才的重要性。”2003年,张真铭与上海大学合作成立上海上大鼎正软件有限公司,此前的苦心经营终于使企业壮大。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上海首创了“奖教金”。

  “求新、求特、求变是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成分,但是仅靠我们自己还难以办到。”与上海大学合作,就是为了寻求创新支持。一开始,张真铭打算按照传统的提供奖学金方式与上大合作,但是他后来想到:学生没有经验,流动性较大,而且奖学金的颁发标准,并不与需要挂钩,拿到奖学金的学生并不一定需要它。“教授们、老师们的工作很辛苦,也需要社会的肯定。”张真铭想到给老师们奖励,这个想法得到了校方的支持。

  “奖教金的投入,更容易使大学的研究成果很快地变成生产力;反过来,上海大学的教授们也都以拿到‘奖教金’为荣,并希望我的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地向我提供帮助。”张真铭说,在奖教金的刺激下,他的企业形成了产业链:研究——培养人才——成果——生产社会化。“上大鼎正能有今天,主要靠上海大学的教授们。”

  

  不愿讨论第一桶金

  

  “遇到如何挖掘第一桶金的问题时,我选择回避。”张真铭很认真地说,大家对所谓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提这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很不人道。”

  “在原始资本积累的时候,竞争很残酷,大家都想挖到第一桶金,最终却只有一个人能挖到。”张真铭说,自己已经过了不惑的年纪,遇事总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不给对方带来麻烦,更不想带去伤害。“100个人抢东西,只有1个人得到,那个人后来大谈自己如何跨出‘胜利的第一步’,对于99个人来说,就是不人道。”

  “企业要想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二字。”张真铭说,自己与朋友们经常谈起“下海”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下海就是能够从海水中舀出一勺淡水,靠的就是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从坚持的角度来看,企业后来能走多远,与‘第一桶金’关系不大。”

  张真铭认为,他的企业发展到今天,应该回报社会。“福建、浙江的商人,有许多在合肥成功的案例,我们徽商也不例外。”张真铭告诉记者,他曾向合肥市政府承诺,如果他赚钱,一分钱也不会带走,全部留下继续建设合肥。

  

  教子不做纨绔儿

  

  “我不会把企业留给儿子,我更希望他做个知识白领。”张真铭说,如果再给他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不会放弃当年在合肥的舒适生活。“我们做实业的,就像是打扑克,就算抓到手是好牌也不一定会赢,要居安思危,因为抓到好牌最后输的人很多。”张真铭表示,多年的商战令他感到疲惫,想吃不能吃、想睡不能睡、想笑不能笑、想哭不能哭,不希望儿子也受他一样的折磨。

  拥有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张真铭觉得,当初他的企业能够成长,正是因为脚踏实地。“与动物不同的是,人有逻辑思维并表现出计划性,如果人没有计划,就跟动物一样了。”张真铭说计划的实际操作就是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开家庭会议时,我常把在企业管理中悟到的东西说给儿子听。”张真铭常对儿子说,人生就像棋局,要学会扮演小卒的角色,整天想着第一的心态并不健康。如果有一天成为车、相、帅,那也是自己一步步奋斗得来的。

  链 接

  

  用“徽骆驼”精神促中日友好交流

  卸任不久的日本徽商协会第一任会长张真铭靓丽转身,不仅成为日本徽商协会的名誉会长,还在2010年1月24日当选为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不久前,记者在日航东京饭店对张真铭进行了采访。

  谈起2006年组建日本徽商协会的初衷,张真铭介绍说,当时,在日本的安徽人大约在4000人以上。我见到的许多安徽人都在问,能不能有一个什么样的机会,我们聚一聚?这种渴望联谊的心情,成为我们组建日本徽商协会的原动力。就这样,几经筹备,几经努力,2006年10月26日,日本徽商协会在东京成立了。

  张真铭特别介绍说,日本徽商协会成立以后,在华人社区以及日本社会里面开展了许多成绩卓著的活动。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期间,日本徽商协会副会长陈建中作为新华侨代表参加接见。当陈建中握着胡主席的手说“我是日本徽商协会的代表”的时候,胡主席高兴地说:“日本也有徽商啊!”张真铭说:“这是我们日本徽商协会的骄傲,也让我们感到责任更加重大。”在历数了日本徽商协会成立以来所举办的重大活动后,张真铭表示,我们还应该加紧练内功,让日本徽商协会发展、团结更多的会员,真正发挥出徽商的精神,用“徽骆驼”的精神在促进中日交流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