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潮汕民企求贤若渴
人才断层成致命伤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组稿件采写 彭达生

  当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取得一定成效时,老板或企业高层都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出要求:给我们推荐一些人才吧,企业更上一层楼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呀!“求贤”是企业的共同诉求,尤其是当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后,由于“老班底”人员能力跟不上而制约企业发展的情况时常发生,而此时的企业,因规模及知名度还没有达到使人才慕名而来的“层次”,因此,“人才断层”便成为潮汕民营企业发展中最具危险性的“致命伤”!

  1 案例

  

  上世纪80年代初,汕头顶呱呱内衣服饰实业公司的张老板,是当地“走合同”(即推销员)大军中的一员,除了台湾,他几乎踏遍国内所有省份。张老板时常为创业初期的一段经历唏嘘不已:为了销出一批能赚到几百元的毛衣,在一个寒冬的早上,他去了内蒙古的一个小镇,因为冻得受不了,不得不把脚插进牛粪里取暖。创业的艰辛,练就了张老板不同一般老板的超前意识,当他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且出现瓶颈时,即通过朋友的介绍与笔者面谈,邀请笔者带汕头鸿雁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专家团,为其企业进行内部管理辅导。

  当笔者带队进入汕头顶呱呱内衣服饰实业公司时,发现它也犯了大多数潮汕民营企业管理中的“通病”,其大致表现为:

  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范围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不固化,管理人才不配套,执行力度不到位。

  其造成的后果是:部门之间脱节,造成互相推诿、内耗,每个部门的人都感到累得要死,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理由,一大堆冤屈、怨气。而老板本人,则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既要推销产品,又要开发新品;既要管采购业务,同时人事、生产、财务都要兼顾,给人的感觉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内行外行一起管”,但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其企业现场管理混乱,交货期不准,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整个管理层变成“救火队员”、“抗洪战士”,到处救急。

  针对汕头顶呱呱内衣服饰实业公司原有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专家团决定在企业多年奋斗积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改,以提升管理水平。经过我们管理咨询公司两年来系统、专业的实战辅导,在“顶呱呱”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企业管理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2 分析

  

  汕头顶呱呱内衣服饰实业公司在新年开年,就购进了1000多万元的设备,期望新的一年产值再增加50%但,随之出现的实质性问题 ——人才断层就凸现出来了。因为,随着设备增加,订单增加,各相关部门人员也增加,在管理上,对现有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必然同步增加。于是,原有管理人员的能力跟不上去了。原因是:

  在潮汕地区的服装企业里,许多中层管理人员如指导工、车间主任、厂长等,往往都是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的老车工,他们对产品工序工艺掌握得炉火纯青,游刃有余,他们对产品工艺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性超强,对产品工艺出现问题时的补救措施也很得力。因此,当他们从基层一步一步提拔上来后,在管理上时常采取经验型、随意性的做法。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救火队员”和“抗洪战士”的救急角色。这样一批人是大多数潮汕民营企业现阶段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他们跟企业久了,有忠诚度,因为他们技术好,可以顶很多事。但是,这些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管理意识方面很薄弱,守旧意识比较顽固,所以,在提升这些人的管理水平、改变这些人的观念方面,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以及精力。这个问题,在汕头顶呱呱内衣服饰实业公司里同样存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更需要有计划性的管理型人才,于是,他们在管理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随后,汕头顶呱呱内衣服饰实业公司通过人才市场、网络、熟人介绍等措施,四处招揽生产计划部经理、物控部经理、品管部经理、包装部主管等。然而,合适的人选稀缺,个把“空降兵”因水土不服,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还带来一些制度上的“夹生饭”。比如,包装部主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最后这一关把得好不好至关重要,因为所有完工产品的入库和销售出库数据的准确与否,将极大地影响到销售成本,而这个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对企业的产品熟悉,经验丰富;具备相当强的数字观念;属于工作主动并积极寻找工作方法类型的人。

  而现在的汕头顶呱呱内衣服饰实业公司包装部主管,欠缺的就是数字观念及工作方法呆板的人,而这种数字观念的欠缺和工作方法的呆板,不是通过罚款或奖励能激发出来的,它需要一种天赋。但是,这个位置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

  3 点评

  

  任何企业都不能把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寄托于一个人或一伙人身上,企业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只有依靠团队。因此,笔者认为,潮汕民营企业必须制定一套较完整的、“适合厂情”并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和易操作、重数据的作业表单,并配套出台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即在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培养一批适合企业的、素质好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而有一支适合企业的管理团队,才能谈得上提高管理层的执行力,对制度流程才能考核、监控、跟进到位,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固化工作流程,有效解决因执行力低下带来的有章不循、有章半循及制度、流程变形、流产的问题。

  (彭达生:汕头鸿雁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企业管理专家,西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MBA工商管理硕士、会计学硕士、注册会计师、国家信息部与用友软件授权ERP培训中心特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