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行业仍需帮扶 ●食品监管不能缺位
●民办教育期待更多阳光雨露 ●就业难与用工荒尴尬并存
“十一五”期间,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迅猛,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已提高到62%。在前不久召开的重庆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上,重庆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们积极参大政、议大事,围绕政府工作和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竞争性行业仍需帮扶
怎样推动重庆民营经济实现更大的发展?重庆的老板委员们结合自身实际,畅谈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针对餐饮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的现状,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廖长光会上大倒苦水,他说,近两年各项成本都是“涨”声一片,员工工资翻番,房租翻番,原料基本翻番,唯一没翻番的只有菜谱上的价格。他表示,如果再这样翻下去,餐饮业零利润将不再遥远。他希望政府能够给大型餐饮企业多一些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对于经济具有“一着棋活,全盘皆活”的重要意义。针对重庆民营担保业发展的现状,重庆锦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民认为,目前民营担保业被限制在很小的空间内运行,行业发展迈不开脚步。为此他建议政府应该给民营担保业“松绑”,突破担保公司担保倍数的规定,扩大民营资本融资的规模。
房地产尽管是高利润行业,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业华指出,目前房地产行业职能部门规定不统一,给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带来了诸多不便。他举例说,规划部门规定阳台按一半面积折算后计入建筑面积,但国土部门则是按阳台的全部面积计入建筑面积,两个部门规定不统一,使在一个部门的遵纪守法到了另一部门却变成了弄虚作假。
另外他还说,在房地产规划方面,政府应该承担的相应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到位,对配套设施缺乏统一规划,有些农贸市场距离小区太远,很多业主不得不每天驱车几公里去买菜。
食品监管不能缺位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委员老板们讨论的重要内容。“吃肉怕激素,吃素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重庆洁诚洗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易用风趣的话语形象地展现了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从三聚氰胺,到毒奶粉……每次食品安全问题无不刺痛着我们,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的地步。
罗易指出,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根本无法进入食品监管部门的“法眼”,监管部门也只有在发现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才会露面。他认为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
民办教育期待更多阳光雨露
教育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2008年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被业界人士大为赞赏。如今,“十条意见”余热犹存,据民生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学春介绍,虽然市财政根据“十条意见”规定加大了对民办学校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但国家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财政支持差距却在不断拉大。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只对公办中小学买单,民办中小学却无人问津,导致民办学校招生困难。
在大学方面,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相比也处于劣势。李学春说,去年国家和重庆市政府联合免除了重庆公办大学在2010年之前70%的贷款,民办大学却没有享受到这一待遇,同时国家按每位学生12000元的标准对公办大学进行财政补贴,民办大学又与这一政策擦肩而过。
李学春建议,政府应该转变民办学校素质低下的思维定势,改变“遇事问出身”的工作习惯,多给民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学生一些支持和鼓励。同时基层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策的贯彻力度,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另一名老板委员吴杰建议,政府多给民办大学一些招生名额,让民办大学享有扩大办学规模的同等机会,他说重庆教育发展任重道远,仅靠公办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只有真正做到民办公办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让教育走得更快更远。
就业难与用工荒尴尬并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会上,老板委员结合企业实际认真探讨了“用工荒”问题。
“90年代是老板炒员工鱿鱼,现在是员工炒老板鱿鱼”,重庆浦东电力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柒安如是形容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现在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对子女期望值比较高,民营企业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父母的这种想法加剧了民企招工的难度。
重庆宏厚贸易公司董事长代大见对此也是一脸的无奈。他说随着物价和用工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利润率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现行的国家政策规定,重庆主城最低工资是870元,虽然厚贸易公司的工资已远远高于这一标准,但依然招不到工人。
重庆小林被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良快认为,目前就业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悖论”,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埋怨找不到工作,高等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和就业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为此林良快建议教育部门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引导大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代大见还建议,政府应该对解决就业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给予奖励,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招工难”的另一原因还在于岗前培训方面存在着培训机构所教技能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重庆市工商联集体提案中指出,随着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力推进,大量不具备专业技能的农民转户进城,在此情况下,岗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企业因资金短缺无法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此,市工商联建议政府应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将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工作交由用工企业,开展面向市场、企业以及有需求的广大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设立非公有制企业中高级人才专项培训基金,鼓励行业商会根据行业需求建立培训机构,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白勇 生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