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浙商报道

2011年02月27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裸建”第一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传奇浙商朱仁民

  □  本报记者 高倩如

  他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景观设计界和美术界如雷贯耳,他就是潘天寿景观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仁民。

  朱仁民祖籍浙江玉环,出生于浙江宁波,自幼在浙江舟山长大。后与刚起步的浙商一样在国外打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落定浙江杭州发展,是个很经典的浙商。但同时,朱仁民又是一个具有高端文化艺术的哲学家,三十年前他就确立了“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的人生三大奋斗目标。

  他以惊人的艺术悟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辗转于祖国大地,荒岛、沙漠、湿地、水乡、裸崖、运河、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常年风餐露宿,奋战在天风海涛,荒漠野岭。专挑那些被人类破坏掉的各类地貌进行生态修复,并以自己掌握的建筑、景观、雕塑、文学、哲学等高端艺术技巧进行世上最大规模的大地生态艺术创作。其个人完成的生态景观工程投入量竟近千亿元。

  在这些自然生态、艺术生态的奋斗中,他致力于以心灵生态为主导的公益慈善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挣了钱就投,有了钱就建,建的全是永久免费的艺术公益机构,而自己不留任何积蓄,几十年来分别在海岛、都市、水乡以自己所有资金建立了六大艺术公益机构,业界戏称他是中国艺术家中彻底“裸建”的第一人,一个活在未来的哲学家。

  (详细报道见A2版)

  朱仁民·印象

  ●“他是一种现象,一种在当今社会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现象。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人,病瘫五年余,拄着拐杖出门,没有一个人给过他一分钱,创造了那么多的就业率,帮助培养了那么多的艺术人才,交纳了那么多的税,修复了那么多的生态景观,投入了那么多的资金,建立了那么多的公益机构,创作了那么多的正常专业艺术家难以达到的纯艺术作品。他凭的是什么?如果这一世界,这一城市多几个这样的文化人,这个世界将会整个地荡漾在自然、人文的和谐气氛中了。如今朱仁民依然睡在办公室,远离业圈的纷争,每天15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阳光地劳作在这一世界上。”这是全国文学创作上海中心总干事臧建民先生写在三联书店为世博出版的《为了那梦中的橄榄树》一书前言中的对朱仁民的一段总结。

  

  ●他是一个文化人,是《光明日报》在世博浙江周中推出的唯一一个浙江世博人物,是新华社推出的“建国六十周年全国十位共和国同龄人”之一,是2006年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中国艺术家》传记文库里的全国首批四位艺术家之一;他又是一个典型的浙商,是2008年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风云人物之一,是2009年第八届中国骄傲·时代十大领军人物;他还是个“哲商”,一个被众人敬佩堪称中国“裸建”第一人的哲商。

  

  ●2010年5月1日,《中国新闻世博专刊》以整版的篇幅介绍了世博期间黄浦江畔唯一的免费公益馆——“朱仁民艺术馆”。这个由国家文化产业研发基地、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中国新闻世博专刊》联合举办的朱仁民艺术展,展示了朱仁民几十年中为“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而艰苦卓绝奋斗的成果作品。馆内惊现世博的《大运河·银湖墅河上图》,2002年央视开年大戏《天下粮仓》主题绘画《千里饿殍图》,以及朱仁民在沙漠、海岛、运河、黄河、湿地上的大地艺术、架上艺术这些均为朱仁民首次面世的作品。

  

  ●凡是参观过朱仁民艺术馆的人几乎都在那里留下两个字“震撼”!著名德国汉学家布海歌激动地说:“他是这个民族的一位英雄!”法国艺术经济权威人士Michel Roger先生说:“欧洲现在没有这样的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有过,但艺术的口径宽度不及朱先生,这个展览应该让世界知道。”韩国纪录片协会主席郑秀雄感慨留言:“这是世界上所有文化人几乎没有可能做到的行为。”意大利国家电台资深评论家玛丽娜·比契则在欧华时报上长篇撰文:“他是中国的米开朗基罗”。

  

  ●瑞典哥德堡号全体海员面对莲花岛,给朱仁民留言:“您就像一座大山,立在我们瑞典人民面前!”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威林伯格在考察莲花岛后评价道:“我第一次看到,从资本投入到规划、建筑、室内、雕塑制作全由一位艺术家独立完成的大地作品,令人难以置信,朱仁民的人文精神、艺术才华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我们的楷模榜样。”在国际湿地论坛上,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代表李朗先生对朱仁民的作品——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评价道:“震撼!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