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频
自从1999年英国小伙儿胡润制作出第一份中国富豪榜单之后,富豪就开始成为舆论消遣的对象,首富更是成了一个流行语。刚开始制作中国富豪榜单时,胡润还只是安达信的一个咨询师,兼职为《福布斯》做调研员。几年以后,当《福布斯》开始准备推出自己制作的榜单时,胡润又创立了“胡润百富榜”,并举办各种各样和富豪相关的活动。就这样,消遣富豪不仅成了一个舆论现象,而且成了一门生意,至今欣欣向荣。
国内媒体对富豪的报道,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有的报道对富豪的视角是“45度向上”,把这些富豪说得花好月好,一个个都是经天纬地之才,有些报道甚至让人感觉有些肉麻,极尽吹捧之能事。有的报道对符号的角度则是“45度斜视”,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这些富豪,如果其中一个富豪出事了,则有些幸灾乐祸地落井下石,好像他们早就知道这些人迟早要出事一样。无论是仰视还是鄙视,这两种视角都不可取,因为这种视角都会让人走样。
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对那些写富豪故事的书都有些挑剔——我不想看到一个像神一样的富豪,也不想看到一个内心阴暗的富豪,这都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样子。我希望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焦虑和忧伤的人,因为这更符合我对那些富豪的观察。当我看到余胜海的新作——《草莽生长》的时候,我知道这正是我要找的那本书,对那些富豪采用平视的态度,用大量事实和数据来描写这些富豪的发家史。这样的视角往往会显得更加可信。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体制方面的限制,在中国做企业成了一件高风险的事情。那些外表光鲜的企业家,他们往往也是九死一生过来的,其中凶险和焦虑,往往并非外人所能想象。无论是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还是那些遭遇挫折的富豪,我们都应该抱着一种尊敬的态度去看待他们,不去逢迎,也不必苛刻。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富豪身上的故事,也在反应着这个时代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文字,不是文思泉涌地自由挥洒,而是用心来写,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自己和自己搏斗的结果。在《草莽生长》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作者余胜海的诚意和努力,可以说,这是一本心血之作。很欣赏余胜海写作这本书时候的态度,平视自己的写作对象,不仰视对方,不苛求对方,用忠厚之笔写尖锐之文,用尖锐之笔写忠厚之文。无论对读者还是被采访者,这种感觉都让人感觉到更加可信,行文也更加踏实。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余胜海笔下常常不自觉地对他们有一丝怜悯之心,这种怜悯之心是感同身受的同情,因此也多了一些人情味。余胜海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做事力求完美的人。这种不断突破自己瓶颈的努力,经常会让作者感到挫败,但也正是经历过了这种努力,我们才能看到这么美的文字。
(作者系资深评论员、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社群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