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1”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对于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矿保运科保运队检修班来说,却有着很不简单的意义。正是这个安全密码,让检修班创造了连续17年安全运煤3000多万吨的佳绩,杜绝了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机电事故,连续10年工程质量优良率100%,在2010年年底被授予全国煤矿“十佳”安全班组和全国“工人先锋号”两项殊荣,达到了与白国周班组比肩的高度。
在这一串串闪光成绩的背后,是检修班承载着矿井六大运输系统、18000多米皮带安全高效运转的重任,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差、灾害威胁大,运输系统、机械设备、岗点“三多”……那么,检修班是怎样用好“4231”安全密码让难题迎刃而解的呢?
密码一:“4型员工”力促安全
为抓好安全,检修班根据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经验、性格等因素,给全体员工建立安全档案。并组织员工给本质安全、基本安全、安全薄弱、重点关注四种类型员工画“标准像”,每月考核、集体讲评、动态转换,在给予本质安全型员工精神物质双激励的同时,组织他们安全“扶贫”安全薄弱型和重点关注型员工,将二者的安全效果捆绑考核、奖罚兑现,用先进带动后进,补齐安全短板,织就了自保、互保、联保的安全网络。
密码二:“双票制度”畅通信息
在落实班组长和员工四级隐患排查制度的主体责任过程中,常出现机电检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管用脱节的现象,这是机电设备隐患事故的主要根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检修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隐患闭合管理方法——“双票”工作制:小班司机通过工作票反馈隐患信息,队值班将隐患信息汇总后下发工作票,由机电工限期整改,最后班组长检查督促整改情况,形成了“暴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认解决”的工作机制。
双票制好处在哪里呢?小班司机武磊说:“事故率降低了,隐患减少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正常操作机器。”检修工闫海螺则认为,双票制可以让检修更有重点,为检修维护设备赢得更多时间。自2005年实施双票制至今,检修班杜绝了重大机电事故,连续5年消灭了烧毁电机现象,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可动率达100%。
密码三:“3个标准”优化流程
为做到安全高效,检修班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标准工时、标准工序、标准消耗“三个标准”为核心的班组精细化管理方法。
检修班成立由班组长、技术员和优秀员工组成的作业流程优化小组,带着尺子、本子、笔和秒表等工具,现场跟班测量并记录,对班组十多个作业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隐患、故障、误操作等,进行分类整理,每一项都制定安全对策,集中贯标让员工熟练掌握;对各道工序、各种工时、各种消耗等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班组作业工序、工时、消耗的具体标杆,针对每个作业流程的节点和关键点,从责任人、时间、标准、质量等方面,分别建立具体表单、工作记录等的信息台账,作为落实责任、闭合管理和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规范科学的作业流程、制度、标准等,强化现场落实、保障执行到位。
比如,更换一个皮带机滚筒,由于工序连续性不强,劳动组合不力,工作标准不统一,以往八九个人领上三五袋黄油,花上三四个小时是常事。而按照“三个标准”优化后的工序,现在5个人领2袋黄油、花2个半小时即可顺利更换滚筒。
密码四:“1个方法库”提升素质
抓好班组建设,检修班还有个“百宝囊”——班组文化方法库,在这个方法库里有不少“金点子”:理念渗透法、班前礼仪法、岗位创新法、人文关怀法……让大家受益最大的要数“教学练修”四步教学法。
检修班把井下的废旧设备回收上来,技术好、经验多的老师傅李祥平寓教于学、练、修,不但让许多原本被已经宣布报废的设备又重新“上岗”,员工还在边学边练边修中,更容易掌握发生事故的节点,提高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咱班班组小课堂的‘教学练修’四步教学法真不错,2011年我要勤学习、练技术、多发明、保安全!”爱动脑筋的赵磊不但快速地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质,还一不小心收获了一个“发明大王”的称号。他用废旧配件制造了皮带机简易抗辊、切割皮带用刀等实用的工具,很受大家欢迎。特别是用主井罐笼废旧的钛钢和裁纸刀刀片制成的割皮带用刀,有个90度的转弯,更方便胳膊使劲儿,杜绝了易割伤手的隐患。
成绩属于过去,2011年的大门已经打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检修班员工决心在工作中探索、创设更多切合实际的“安全密码”,牢牢锁定“零事故、零缺陷、零工伤、设备100%完好、100%安全运转”的目标,为矿井的长治久安多做贡献。
(周静 胡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