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纪录片:营销界不可忽视的宝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光斗

  

  纪录片,常轻而易举就触动了人们心中那根怀旧的神经,勾起人们行动的愿望。由于纪录片超强的信息承载能力,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在宣传方面的优势。而这一特性也可能成为吸引企业营销的又一待掘宝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纪录电影艺术家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约翰·格里尔逊的《飘网渔船》,P.罗沙的《交接点》,伊文思的《博里纳日》等。他们公开承认这些作品是为了宣传。约翰·格里尔逊称:“我把电影院看成一个讲坛,并以一个宣传家的身份来利用它。”

  同时身兼摄影师、导演和制片人的美国纪录片大师肯·伯恩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例如2009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93周年庆典上,肯·伯恩斯执导的纪录片《国家公园:美国的最佳创意》首次播放。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国家公园创意的故事,不仅记录了19世纪中期国家公园的诞生历史,而且还追溯了最近150年来的发展史,从2008年到2009年,美国国家公园游客数量增加了1000万。国家公园管理局表示,伯恩斯拍摄的相关纪录片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纪录片在中国,仍处于初步阶段,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其将在中国取得飞速的发展。而纪录片营销,也将在这段时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2011年新年伊始,6集纪录片《美丽中国》,揭开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面纱。随后,纪录频道相继播出《玉石传奇》、《隐蔽战线》、《地球脉动》等纪录片,受到观众热捧,成为央视新年的收视热点。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500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发现,2010年多达85.9%的受访者看到一部或多部纪录片,没看过的人仅有14.1%。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国际传播中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天都有15亿人在收看纪录片。

  去年,上海电视节上发布的《上海大学生电视关注度调研报告》显示,纪录片已成上海大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仅次于电影和人物访谈。纪录片的观众群体相对比较小,但“黏性”较强,忠诚度非常高。另有调查发现,通常纪录片的主流观众是“高职位、高收入、高学历”的“三高”男性观众。

  纪录片天生具有信息承载能力,再加上其吸引忠实观众和筛选观众的能力,使之成为营销界同仁不可忽视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