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SGC2114队: 文明勘探护航 绿色草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解核心

近日,锡林浩特草原上,一队队“石油红”以前所未有的谨慎与细致,进行着“2026年内蒙古探区洪雅尔洪舒尔地区二维地震资料采集项目”施工。

面对“生态保护区”的严格限制,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华北分公司SGC2114队将“文明施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了地震勘探与草原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红线”就是“底线”

——绝不可触碰

项目刚启动,一道严峻的课题便摆在面前:勘探区域大部分位于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区”内。根据当地政府的“红头文件”,严禁动土挖坑等可能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这给传统地震勘探中需要打井、挖检波器等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

“政府的文件就是最高指令,生态红线就是不可触碰的‘底线’。”SGC2114队负责油地关系协调工作的副经理甘立新态度坚决。他表示,要把草原生态保护放到首位,迅速调整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施工方案,做到“保护优先、规范作业”。

可控震源激发

——“零挖坑、零爆破”

面对“不允许动土挖坑”的禁令,SGC2114队积极应用“绿色”勘探手段,提出使用检波器地表插置法,替代传统的挖坑、埋置作业。经过多次论证,决定采用可控震源、电火花等非破坏性方式激发,有效避免传统炸药震源时要在地表挖坑、打井的做法,既能精准采集地下数据,又实现了“零挖坑、零爆破”,极大减轻了对地表植被根系和土壤结构的破坏。

车行一条线

——草原“伤痕”最小化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草原的碾压,SGC2114队推行“车行一条线”的严苛规定。所有施工车辆,无论是运输车、勘探设备车还是指挥车,都必须严格沿着预先划定、经审批同意的固定车辙行驶,决不允许车辆随意下道、另辟蹊径。

远远望去,广袤的草原上,车辆留下的轨迹始终是清晰可辨的“一条线”,犹如一支恪守纪律的队伍,将对草原表土的破坏降到了最低。

“我们随身带着政府的红头文件和我们的施工方案,一遍遍地讲,一户户地走,就是要彻底打消大家的顾虑。”甘立新说,在草原作业离不开牧民的理解与支持。他带领4名油地协调员,走家串户,耐心向牧民们解释绿色勘探技术、环保措施,将宣传解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许多牧民从最初的疑虑、观望,转变为后来的理解与支持。

在锡林浩特草原,SGC2114队用行动证明,能源勘探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的选择题。实践生动地说明: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