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千度熔炉铸匠心——记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闫龙龙的百炼人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5.png

曹鹏 段文洁 李广龙

凌晨三点,北重集团特钢事业部101车间依然蒸腾着赤红的弧光。50吨精炼炉前,1600℃的钢水如岩浆般翻滚,映照着一个手持测温枪的坚毅身影——精炼班班长闫龙龙正在为即将浇铸的超级双相不锈钢做最后检测。飞溅的钢花在他布满灼痕的工装上烙下新的印记,这个与炼钢炉相伴十多年的85后,用青春在钢与火的交响中谱写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进乐章。

 

熔炉淬炼

从青工到“钢博士”的蜕变之路

2012年,刚从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的闫龙龙,面对车间里震耳欲聋的轰鸣、扑面而来的热浪和密密麻麻的工艺参数,第一次真切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由此开启了他的炼钢一行的生涯,为掌握电弧炉及精炼的“火候”,他白天拿着笔记本追着老师傅记录操作细节,下班后认真研读《特殊钢冶炼技术》《炉外精炼300问》。

这种近乎痴狂的钻研,让他在入职第二年便发现精炼成分控制不稳定的问题。通过设计合金加入理论计算模型将精炼过程成分控制在企标下限,降低合金消耗5%。之后的时间里,他总结出了《精炼三步炼钢法》,稳定控制精炼过程白渣形态,产品一次合格率由过去的94%提升至97%,他也成了精炼的技能大师。

 

技术突围

破解“钢中钻石”的冶炼密码

2019年,国家重大工程“四代核电”用超纯耐腐蚀不锈钢陷入量产困境。这种材料要求碳含量范围窄、硫磷杂质控制严格且纯净度要求极为苛刻。面对国外技术封锁,闫龙龙与团队展开攻坚,创新应用“氩氧脱碳动态平衡法”精确控制VOD终点碳,设计双渣系实现深度脱硫及纯净化冶炼。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解决某国家重点项目工程关键核心材料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化应用。

2023年在聚乙烯反应器用超高压钢管国产化研发中,闫龙龙提出的稀土精炼渣提纯工艺,解决了成分范围窄,冶炼过程增碳异常、钢水提纯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微量元素成分的精准控制,该产品的成功冶炼,使我国成为继美、德、日、奥地利之后第五个能够自主生产超高压钢管的国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他先后参与实施重大技术攻关20余项,解决XXX装备产品研制过程中钢水纯净度及成分精准控制难的问题,产品性能高于设计指标35%,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感应炉+炉外精炼冶炼高品质特种钢”为企业年节创价值1亿元以上,项目多次荣获公司科技进步奖,为公司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这些成果也让他获得了“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薪火相传

熔炉旁的人才培养体系

闫龙龙说:“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地炼出好钢,只有一两个好炼钢工是不行的。我们每个炼钢工都要达到全面掌握企业先进炼钢技术的水平。” 为此,闫龙龙根据徒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他的影响下,徒弟们也都追求极致操作,持续突破自己。

00后徒弟曹文富在闫龙龙的培养下,从门外汉变成了精通精炼冶炼的车间骨干,目前任文和等徒弟也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成长。闫龙龙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打算利用一到两年时间,将这些炼钢工培养成炼钢高手和技术能手,让车间在不断炼出好钢的同时,也能炼出更多能力全面的青年工匠。”

从手持取样勺的普通炉前工,到制定行业标准的国家级技能大师,闫龙龙用十几年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那是在1600℃钢水前纹丝不动的专注,是在0.01%成分波动间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当又一炉钢水映红北疆的黎明,这位钢铁匠人再次握紧测温枪——在他身后,新一代产业工人正沿着灼热的钢花,奔向中国智造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