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通讯员 何卫东
10月25日,河北建投沙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汽轮机低压缸解体检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3个班组48名检修人员奋战在检修一线,以迎接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冬期考验。点多面广,多班组参与,现场安全风险高,该公司汽机分场安全管理工程师江向国主动请缨,带队开展安全督查工作。他的身影早早出现在检修现场,全程巡查,确保检修过程安全规范。
让设备安然无恙
汽轮机抽转子是低压缸解体检修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设备损伤。2023年10月,曾任汽机分场本体班班长的江向国全程参与2号机组检修,从前期方案制定到实操吊装,他紧盯每一个细节。当转子缓缓抽出时,他第一个换上连体服钻入定子腔,打着手电一寸寸检查汽轮机转子端部。突然,他的手指停了下来:“这里转子线棒磨损产生了油泥!”问题隐蔽却致命,他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立即联系厂家专家远程会诊,最终成功消除隐患。事后同事们称赞:“江班长的‘火眼金睛’,让设备安然无恙。”
2024年6月,江向国通过竞聘,担任汽机分场安全管理工程师,负责分场安全生产和技术指导工作。你别看平时,江向国是有说有笑,可一进入工作状态,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黑脸”。由于他工作负责,爱“较真”,在职工眼里是出了名的“死心眼”。
设备检修是个“良心活”
人们常说,设备检修是个“良心活”,江向国经常比喻说,设备就好比是一位待诊的“病人”,而安全管理人员就是“医生”,机组运行中一些问题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这些“医生”来分析、判断。巡视检查设备的时候,江向国亲自带领大家。凭着对安全生产的执着,江向国虽然不能说100%掌握了设备缺陷,但经过他巡视的设备,总能保持消缺率100%或者“零缺陷”。
安全无小事,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危及企业生存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大事故。江向国在工作中严肃认真,员工们见了他都有点怕。江向国说:“抓安全,绝不当老好人,必须‘严’字当头,不能有丝毫马虎。但真在现场发现违章,可千万不能马上大声呵斥,而要轻声制止,给予纠正,事后再对违章人员进行批评。不然,违章人员因为惊吓有了心理负担就更容易造成事故。”
安全管理工程师的“管理经”
每次机组重大检修及操作,江向国总是冲在最前——爬最高的天车、钻狭窄的汽轮机沟道。他说:“安全管理工程师不是‘指挥员’,而是‘第一操作员’。”
“注意安全,按照操作规范一步一步来。”江向国不停地提醒着周边的同事,检修工作复杂而烦琐,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和耐心。
“设备检修,安全是首要任务。”这是江向国常挂在嘴边的话。现场每一次设备检修前,他都严格执行“安规”和“两票三制”,从设备停电标识牌的悬挂、检修人员佩戴的安全帽、工器具的反复检查确认,每一个步骤都透着严谨。他总说自己的工作像“给汽轮机系统把脉问诊”,只有把隐患消除在源头,才能确保机组重启时稳定运转,不耽误生产。
技术上“不藏私”,是江向国的另一重担当。检修间隙,他总把年轻员工拉到设备旁,手把手教参数判断,细致讲解故障排查技巧。他借鉴多年的工作经验,摸索出“三步法”——理论培训打基础、现场实操练手艺、胜任力评估验成果。20年来,经他带出的技术员,如今都能独当一面。
发电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机组检修区域四处弥漫着机油的味道,但江向国和同事们仿佛与这些噪音与气味隔绝开来,全神贯注于手中的工作。
“江工,低压前后轴封结合面由于蒸汽冲刷出现了较深的沟痕。”同样选择坚守岗位的外委队伍班长小张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江向国凑过去仔细查看,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咱们必须增加轴封体结合面补焊和研磨的工序,虽然这样会延长一些检修时间,但是设备的可靠性必须得到保障。”
夕阳西下,低压缸检修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夜晚的电厂多了一份宁静与神秘。
晚上9点,江向国从检修现场出来,径直走向检修楼的方向。回到办公室的江向国放下安全帽,又坐在了工位上,在电脑上继续整理今天在检修现场发现的问题、机组检修进展、检修设备数据材料及第二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同时还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等待他去处理。而此时,他还没来得及吃晚饭。
“选择了电力行业,就懂肩上的担子。”江向国说,每当看到城市灯火、工厂运转,就觉得所有坚守都值——守护光明,是电力人的责任,更是一名党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