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撰稿 李锦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历史地位,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国家中长期发展之纲,也是国有企业的发展之纲、行动之纲、奋斗之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是理解“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的使命与任务的关键所在。
作为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十五五”时期,也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续写两大奇迹”这一大背景下,国企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继续发挥多方面优势,与“十五五”时期国家历史使命同频共振。
国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在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全面深化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公共服务、战略安全支撑与国防军工十大重点方向发挥引领作用,做发展的主导力量、稳定安全的“定海神针”,将更好履行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使命。
国有企业在“十五五”期间
承担重大战略使命
四中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宣传,使全党全社会领会好全会精神。国有企业要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使命履行,已然上升至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经济安全保障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强化央国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发挥央国企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
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新征程上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出发对国资国企工作思路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基调,也是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目前,国企相当部分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变量。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切实把充分发挥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
当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是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实施五年规划,国企应该发挥三大作用: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承载国家发展意图、彰显战略意志的“顶梁柱”。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锋队”。
在宏观经济中发挥“支撑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等命脉领域,是国家安全“稳定器”。
增强核心功能是国企担负新使命新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把核心功能体现在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引领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上,体现在更好履行战略安全支撑、科技和产业引领、公共服务等功能上。面向未来,坚持好、发挥好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发挥三大作用,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国有企业“十五五”工作
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这是国有企业必须遵循的目标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4月30日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国有企业要围绕这个目标与任务进行学习理解与对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战略部署来看,“十五五”是迈向2035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十五五”时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的五年。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期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包括: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根据“十五五”规划,坚持好、发挥好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与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优势。对应“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央国企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全面深化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公共服务、战略安全支撑与国防军工十大重点方向发挥引领作用,更好履行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使命。
国有企业“十五五”时期的
重点任务与措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国企来说,有这样一些重点任务与措施需要努力完成。
任务之一:加强产业作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国企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需要更好发挥央国企产业支撑引领作用。一是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带头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提升重要领域和节点自主可控程度。第三,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努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任务之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全会提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骨干中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第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第二,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第三,重点布局基础和前沿科技领域,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第四,要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第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切实搭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
任务之三: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十五五”时期,央国企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第一,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引领。“十五五”时期,央国企要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引领作用,继续突出重大工程对经济的引领作用。除了雅江下游水电重大工程、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高铁、京昆高铁等项目外,国家水网、新能源大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东数西算”工程,也将成为重点。第二,大力提振消费。国企要深入推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打通从收入分配到消费支出的全链条通路,助力提振消费,推动全方位扩大内需。
任务之四:激发国企经营活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会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通过改革,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在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中的内生动力与执行效能。第一,要激发国企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第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大力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第三,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集聚。
任务之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全会提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十五五”时期,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应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做表率。第一,主动探索,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带动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共同“走出去”。第二,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拓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第三,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开拓灵活多样的国际化发展模式。第四,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完善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
任务之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全会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国企要坚决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区域资源禀赋优化区域布局。第一,积极担当,助力区域协同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挺进。国企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产业结构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效。第二,依托区域禀赋,因地制宜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国企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契机,推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产业技术合作,与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国有企业构建多层次合作联盟,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第三,国企加强同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合作,进一步拓宽央地合作内容,国企在更多区域通过新设地方子公司等增量投资方式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任务之七: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会提出,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国有企业要响应国家战略,努力发挥示范作用。第一,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煤炭消费转型升级,优化电力装机布局,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第二,持续加强节能降碳增效。加快实施节能降碳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第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推进钢铁、建材等企业强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综合循环利用。第四,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研攻关,打造相关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
任务之八:强化公共服务,引领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增长。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企“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第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补齐“短板”、做强“弱项”。第二,国企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搭建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强化央国企应急管理体系的打造和推进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强化应急力量体系建设。第三,向公益性领域集中。进一步通过深化分类改革,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任务之九: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有力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全会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国企很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坚持用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时刻发挥好兜底托底作用。第一,加强重点领域安全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能源、粮食及战略物资布局建设,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范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第二,切实维护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提升产业链价值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第三,优化国有资本在海外能源资源、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物流枢纽及远洋运输等领域布局,扩大我国在能源、资源、粮食等基础性保障领域的战略纵深。
任务之十: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会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军工行业龙头多为央国企,产业多由央国企引领。新一轮改革中,军工央国企需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第一,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战斗力生成。在新兴领域突破:人工智能、无人装备、量子通信等技术加速军用化、实战化。第二,聚焦“低成本、体系化、智能化”,进行装备改革。通过研发流程优化、供应链整合、生产工艺革新、管理效能提升等路径倒逼行业效率革命。第三,军贸与军民融合拓展产业边界。军贸方面,技术优势向市场份额转化,拓展新兴市场。民品方向,精准覆盖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三大战略新兴领域,构成覆盖陆海空天的立体产业布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表,确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也就是明确今后五年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对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的战略任务和思路举措。国有企业要拿出自己“施工蓝图”,发挥“主导作用”“引领作用”“支撑作用”,面向未来,坚持好、发挥好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为“十五五”战略目标落地夯实根基,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