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位政协委员的五色米强国梦 ——记“种子守护者”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科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2 3 1.jpg

 

■ 本报记者 李凤发 通讯员 张拥军

 

在湘中腹地的双峰县,有一种米,它不满足于单调的白色,而是以黑、绿、红、黄、紫的五彩身姿,讲述着关于土地、种子与复兴的故事。

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科良站在他的五色米田边,目光如炬。这位被誉为“种子守护者”的企业家,十年来只做一件事——守护那些即将消失的原生物种常规水稻。

“这不是普通的米。”刘科良捧起一把五彩斑斓的稻谷,“每一粒都是一部活着的农耕文明史。”

在转基因、杂交种大行其道的今天,刘科良的选择显得格外另类。他坚信,真正的粮食安全,始于种子的自主权。他守护的这些古老稻种,不仅不需要每年购买新种,更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

五彩背后的产业革命

在杏子铺镇,五色米已不再是简单的农作物。它成为联农带农1.5万户的支柱产业,年总产值近3亿元。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米每亩产值比普通水稻高出3600元,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而劳动强度却减少了一半。

这不是传统农业的简单延续,而是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刘科良创建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成为产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非旁观者。

一粒米的国家叙事

在刘科良看来,五色米的价值远不止于经济收益。

“当我们的餐桌上摆着自家种子长出的粮食时,这才是真正的粮食安全。”他说。

这种信念,让他的五色米事业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一种文化坚守。从无公害认证到绿色食品,从湖南省著名商标到走进中央电视台,每一步都在印证着他的理念:最传统的,也可以是最现代的。

迈向国家产业强镇的愿景

在今年湖南两会上,刘科良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愿景:将杏子铺镇打造成国家产业强镇。

他的建议具体而务实:以省级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相关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要让五色米不仅养活一方百姓,更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刘科良说。

在这个追求速成与效率的时代,刘科良和他的五色米仿佛是一个美丽的悖论——最慢的坚守,成就了最快的发展;最传统的耕作,孕育出最现代的产业。

或许,这正是中国农业的未来之路:在回望中前行,在坚守中创新。当五色米在杏子铺的土地上茁壮生长时,它不仅在滋养着人们的身体,更在唤醒着一个民族关于土地、种子与尊严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