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机集团:质量管理插上“数智化”翅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图1一机集团北方创业公司检验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_proc.jpg

一机集团北方创业公司检验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本报通讯员 张海超

质量管理提升效率和品质,数字化转型催生创新和变革,两者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从传统经验驱动转向数据算法驱动,从局部优化升级为全链条协同,从被动检验迈向主动预防。在这场关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征程中,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运用“数智化”手段赋能质量管理,着力打造“质造”新优势。

聚焦需求

构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多型号、大批量、高密度交叉联动生产模式常态化,生产过程中质量信息也呈爆发增长之势。以手工测量、人工录入和传递为主的传统质量检验和管理模式弊端凸显,已很难满足科研生产要求,推动质量检验和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已成高质量发展的“刚需”。  

一机集团深入实施数智工程,聚焦价值创造和质量管理需求,运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以新质生产力为“加速度”,推动传统模式向“新”转型,历时三年构建起以“管理信息流”和“产品数据流”为主线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迈出质量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将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追究、质量信息等上线管理,实现重点产品全过程产品质量数据数字化采集和监控,通过图像对比、二维码扫描等手段,实现所有监造项点检验结果在线统计和预警,用“数据流量”提升“智慧含量”。

“目前,产品质量数据数字化和质量管理流程信息化,实现了质量数据传递效率和利用率的几何级提升。”一机集团质量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道。

信息赋能

助力质量管理业务转型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要想把数字化质量管理做到位,首先得把数据摸透、用好,真正把制造过程理清楚、管起来”。

点开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加工中的产品检验进度、配套产品和测量设备信息、任务产品的技术状态现状,还是质量问题和质量证明文件办理流程等等,都可以通过系统找到答案、作出分析、进行协同,达到NQMS建设关于“为生产和服务提供策划、提供控制”等多方面要求。五分公司现场质量管理人员介绍:“从宏观到微观的各方面信息一目了然,工作更加顺畅、高效。”

此外,该系统通过任务驱动检验数据采集和归集,还可实现一键式生成产品检验记录、质量统计分析表、质量目标网格分解图等。也可一键式发起不合格品审理,在线办理超差、代料、转批、紧急放行等质量手续和流程审批、闭环确认等。直接省去数据转录和质量文件编辑环节,质量文件出具效率较之前提高10倍以上,有效地将质量管理人员从繁琐、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质量管理中的诸多难题,还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分析

激活数据潜能创造价值

对大量关联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是快速发现问题、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的最直接有效手段。

一机集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在质量追溯方面,突破传统验收环节的局限,建立起“正向追踪+逆向溯源”的双向数据链。通过打通设计裕度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联模型,可将产品最终质量特性精准回溯至设计端,同时将制造过程中难以检测的性能指标分解为可量化的过程控制参数。这种“质量基因解码”技术,使产品设计缺陷能提前在虚拟样机阶段被发现,工艺系统的薄弱环节通过历史数据比对快速定位。

为实现“质量缺陷不过夜”的闭环管控,系统通过实时采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检测等49个信息化管理模块的运行数据,构建起包含质量问题库、风险预警库、知识案例库的“三库联动”体系。在顶层建立质量数据中枢,向下穿透至分系统承制单位的关键器件生产过程,横向覆盖从原材料入厂到售后服务的全业务链条,最大限度发挥产品质量数据的价值。

为进一步融入新质生产力,开发决策支持功能,构建业务数据深度融合的“数字孪生”模型,可对20余项核心技术指标进行动态模拟,为生产排程优化、工艺改进方向提供精准预判。“系统上线后数据有效使用率提升30%,质量问题整改周期缩短75%,质量数据包采集覆盖率提升40%。”一机集团质量管理部质量数据工程室负责人说。

目前,一机集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已全面步入正轨,质量管理模块已应用于全型号、全产品,检验数据模块应用于上百种零部件及整机产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一机集团将持续挖掘优化系统功能,以数字化、信息化夯实质量管理根基,为质量管控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向更高水平的新质生产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