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深耕降本增效 激活内生动力——绿水洞煤矿破 解“高投入,低效益” 瓶颈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云川 胡乙

今年以来,川煤华荣绿水洞煤矿牢固树立极限降本增效理念,从源头处精算,在细节处盘算,在闲置处巧算,通过精准施策降成本、严抓管理控材料、精准管理压费用,“节”尽所能破解“高投入、低效益”瓶颈,为矿井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降本

筑牢效益“压舱石”

“金算盘”落子打得准不准,设计优化是降本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合理合规的范围内,减少掘进巷道布置;同时推广‘异形’布置工作面,通过较小的掘进和安装成本,最大限度‘吃干抹净’煤炭资源……”绿水洞煤矿生产技术部王东介绍道。

为深化降本增效,该矿优化采掘接替部署,以满足巷道用途及安全间距为前提,缩减断面尺寸。煤巷掘进断面积较以往减少约0.5m2,底抽巷减少约2.9m2,支护方式也同步改进,以3214风巷为例,支护方案简化后单米成本降低803元,该巷道累计节约44.16万元。岩巷掘进断面缩减4.11m2,就今年掘进的218南运输巷而言,单进减少炸药、雷管88.5元,累计节约1.87万元。通过在设计施工源头强化管控,将降本增效理念融入设计优化与技术工艺,实现了采掘系统工程减量、效益增量、成本降量。

严控材料 堵住浪费“出血点”

材料成本控制是降本重点,绿水洞煤矿坚持“全员都是经营管理者”站位,将极限降本增效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名职工心中,“我们下井时,始终坚持‘下井看着走,出井不空手’,对日常的钻杆、插销、U型卡等小材料看到就带回队上,捡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节约下的材料费也是自己的。”该掘进一队职工杨军出井时拿着插销说道。

该矿严格落实材料考核奖励机制,让职工清楚“丢的是成本,捡的是效益”。如今,职工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检查考核” 转变为“主动杜绝浪费”,不再“有新弃旧”。这一理念激发了全员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大家利用出井时间回收废旧电缆、铁丝、螺丝等物资,既改善了井下环境,又实现了增收节支。此外,该矿依据《材料回收复用管理办法》,鼓励优先使用回收修复旧料,将成本指标分解到岗位、班组,奖励落实到个人;同时坚持“能自修不外委,能加工不购买”,减少新设备新材料采购,盘活库存,自主维修开关、电机等设备,让废旧物资重新发挥作用。今年以来,该矿累计完成材料回收325万余元,复用288万余元,修旧利废97万余元。

精益控费

拧紧成本“水龙头”

为杜绝“非必要无价值”项目,绿水洞煤矿多次在党委会研究讨论,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精准识别管理流程、费用支出、材料浪费等问题。

“我们针对管理、材料使用、非生产性费用等重点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原因剖析、精准施策’的闭环管理机制,杜绝显性浪费,更要深挖隐形病灶,真正落实好极限降本增效战略。”该矿党委书记胡安华在会上要求。

为降低外委费用、提升效率,该矿成立自营搬运队,承接日常搬运、洗地等工作,既为矿工增加收入,又节约了开支;在办公楼、井口等区域安装直饮水净化装置,仅 4 个月就通过节约纯净水成本抵消了设备投入;实施 “错峰填谷” 用电策略,调整采煤队生产与检修时间,水仓水泵仅在夜班运行,今年 5 月峰谷比同比下降 6.62%1-5 月吨煤电耗同比下降 7.46 元;成立机关服务队,组织地面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协助一线完成标准化及零星工程 300 余人次,缓解用工紧张;推行精细化管理,安排兼职人员定期巡视井口宣教室大屏、会议室设备等易被忽略的区域,及时关闭闲置设备,回收未用完的纸巾、矿泉水等物资供下次使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该矿非生产性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让降本增效落到了实处。

下一步,该矿将严格贯彻落实华荣公司“极限降成本管控”措施,牢固树立全员“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在凝聚更大合力中促创新、增产量、提质量、降成本、创效益,全力以赴确保年度经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