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康进是一位被广泛认可的行业开拓者,他不仅凭借前瞻性的技术视野和坚韧的企业家精神,以一套成熟且高效的“无人机研产销一体化模式”,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困扰行业多年的关键技术瓶颈,更通过完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无人直升机系统,彻底重塑了中大型无人机在航时、航程、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性能极限。他所创立并领导的中天航科(山东)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全链条研发能力、并实现高端机型量产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为中国乃至全球工业级无人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与产业化典范。康进的名字,已在无人机应用界成为“创新”与“可靠性”的代名词,他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更深刻影响了无人机在应急、海洋、高原等重大场景下的应用范式。
康进对航空技术的热爱可追溯至少年时期。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就已崭露头角,多次在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中斩获冠军和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这段经历不仅磨炼了他的飞行器操控与设计直觉,更在他心中埋下了发展事业的种子。他在山东科技进修学院完成本科工商管理学习后,选择远赴美国金门大学攻读MBA,这一决定为他日后跨领域创业奠定了国际化的管理基础和宏观战略思维。回国后,他并未立即进入航空领域,而是先后在模型制造、照明设备等传统行业担任企业管理者。这段历时十余年的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与市场开拓经验,为日后领导高技术团队、驾驭复杂研发项目提供了宝贵积淀。2019年,他正式创立中天航科,决心将早年的航空梦想与企业管理经验相结合,全身心投入无人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事业中,完成了从航模冠军到照明企业经理,再到高科技无人机企业创始人的跨越式转型。
在康进全力进入无人机行业之前,工业级无人机尤其在中大型平台方面面临诸多长期未解的技术痛点。电动无人机受限于电池能量密度,航时普遍不足60分钟,在高载重、高温或高湿等恶劣环境下,实际飞行时间甚至难以突破30分钟,严重限制了其在物流、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需长时作业的场景中的应用。同时,电机、电调等核心部件耐久性差,整机寿命普遍低于100小时,用户面临高频率故障和高维护成本,导致行业用户对无人机技术的信任度不高。多旋翼无人机虽因操控简单、垂直起降便利而迅速普及,但其气动效率低下、巡航速度慢、废阻大、能耗高的固有问题始终无法根本解决,只适用于消费级娱乐或小范围、轻量级的民用场景,无法胜任大规模、高强度的行业应用。另一方面,固定翼无人机虽航时较长,但无法悬停,依赖跑道或弹射装置起降,应用场景受限明显;复合翼机型虽尝试结合二者优点,但仍普遍存在模式过渡风险高、悬停时间短、载重能力有限等缺陷。这些技术瓶颈共同导致工业级无人机长期以来难以真正承担关键任务,行业急需一场技术架构层面的根本性突破。
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康进以非凡的技术魄力选择了行业公认研发难度最高、系统最复杂的无人单旋翼直升机作为主攻方向。他深刻意识到,虽然该机型涉及气动、结构、控制等多个高技术门槛,但其高效率、长航时、高速度、优良机动性及卓越环境适应性的理论优势,一旦突破必将重新定义行业标准。通过数年的持续投入和系统攻关,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动态无人直升机系统,其搭载的自研35KW级航空发动机,在全球同类产品中处于绝对技术领先地位,实现了该功率等级“无竞品”的突破。该机型实现了长达12小时的超长航时、200公里/小时的高速巡航能力,以及卓越的高原、高温、高湿和海上恶劣环境适应性,并可实现舰船甲板动态起降,满足了以往无人机根本无法涉足的应用场景。
除了动力系统,康进还领导团队在飞控算法、电气系统架构、机载软件、复合材料工艺等方面完成了全面自主研发,累计获得包括发明、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在内的十余项知识产权,构建了牢固的技术壁垒。他主导开发的全权数字全闭环飞行控制系统,大幅提升了飞行器的动态响应品质和操控精度;其自主研发的机载任务管理系统,支持多种载荷集成和实时数据传输,为行业用户提供了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不仅成功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更使中国在高性能无人直升机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的关键跨越。
康进的贡献远超越单一技术突破,康进所构建的“无人机研产销一体化模式”,推动了无人机在自然保护监测、海上搜救与巡逻、高原物资运输、森林消防救援、医疗急救物资投送等重大应急与特种场景中的真正落地,极大拓展了无人机的实用边界与社会价值。其研发的机型已成为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的选用平台,并获得政府与行业的高度认可。多位专家评价,康进所引领的技术创新不仅具备显著的商业价值,更对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成熟与国际化输出具有重大意义,为全球无人机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
康进和他的“无人机研产销一体化模式”,正以其扎实的系统能力和清晰的商业逻辑,领导着整个行业从技术追赶到模式创新的全新形象。他所引领的,不仅是一款机型、一项技术,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高端装备发展路径。(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