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图谱智能何以成为 AI 知识管理领域里的破冰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向东

AI技术狂飙突进的当下,很多企业仍深陷知识孤岛困境,海量文档沉睡、业务规则碎片化、AI能力部署难,而图谱智能(系国科新能创投Family成员企业)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以“AI+知识管理为利刃,在垂直领域撕开一条智能化转型的口子。

作为中国证监会首批科技服务商备案企业,它不仅是国内鲜有的参与知识图谱国际标准制定的玩家,更凭借读写察三件套与大模型一体机,在金融、航空、农业、泛工业、医疗等领域构建起独特的技术壁垒,其发展轨迹,称得上AI企业深耕垂直市场的一个典型样本。

 

“JIT知识工程撑起智能化底座

 

当行业还在为大模型的通用能力欢呼雀跃时,图谱智能早已锚定即时知识工程这一核心赛道。其读写察三件套并非简单的产品堆砌,而是基于NLU(自然语言理解)、BA(业务分析)、NLG(自然语言生成)三大技术支柱,构建起覆盖业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闭环。

在文档理解层面,它打破了传统OCR技术的局限,能精准解析金融文档、航空合规文档、电子病历、制造业操作手册等专业文本。这种能力背后,是10亿+专业语料库与多模态解析引擎的双重支撑,也是其区别于通用AI企业的关键所在。

在智能生成端,动态知识图谱构建系统与动态蒸馏轻量化模型双管齐下,实现了文档定稿的自动化与精准化。从读懂文档到分析规则,再到生成可用成果,这套全栈能力让企业知识告别静态存储的死寂,进入动态流转的活水状态,激活了沉淀在企业内部的知识资产。

大模型一体机则是图谱智能技术落地的终极形态。它以软硬一体、开箱即用为核心,通过夯实硬件基础、构建软件生态、优化提示工程三大支柱,为企业提供安全可控的私有化AI部署方案。

硬件层面,异构计算架构、JIT即时编译处理专用芯片、动态显存分配硬件单元等自研技术,确保了算力的高效调度;软件层面,文因AI调度平台兼容10+机器学习框架、100+开放API接口,还整合了金融文档结构库、动态知识结构库等专业资源;智能交互层的可视化知识管理界面与行业专属提示词模板,更是降低了AI使用门槛,让业务人员能零代码操作。这种全栈自研+开放兼容的模式,既规避了通用大模型落地难的问题,又为企业打造了专属的知识大脑。


从金融单极到多领域引擎

  

图谱智能的市场布局,走的是深耕垂直、逐步破圈的路线。早期,它聚焦金融领域,凭借对行业合规性与专业性的深刻理解,成为国内鲜有的深度参与三大交易所审核自动化建设的AI服务商。目前,已构建起覆盖监管、证券、银行、基金的全金融场景服务网络。

这种深耕带来的是极高的客户黏性。数据显示,其客户复购率近40%,这一数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金融行业,合规是生命线,图谱智能作为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合规认证企业,这种技术+合规的双重优势,让它在金融AI领域筑起深厚的护城河。

2024年,图谱智能开启战略转型,从金融单极迈向金融+泛工业+医疗+信息技术多引擎驱动模式。在航空领域,它为国内多家知名航空企业提供合规文档解析与业务流程优化服务,还与高校展开合作,探索航空知识管理的智能化路径;在医疗领域,电子病历的智能提取与分析技术,正助力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效率;在泛工业领域,制造业操作手册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解读,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方案。

这种转型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其“JIT知识工程技术的可迁移性。无论哪个领域,只要存在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优化的需求,图谱智能的技术就能快速适配,这种技术复用+行业定制的模式,让它在拓展市场时事半功倍。


团队硬核实力的双重背书

   

一家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核心团队的引领。图谱智能的核心团队成员多从硅谷归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既有超20年经验的行业老兵,也有熟悉金融、航空等垂直领域的专业人才。

创始人鲍捷博士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分布式信息组(DIG)访问研究员、三星美国研发中心研究员,参与撰写OWL2知识图谱语言国际标准,现任W3C(万维网联盟)顾问委员会委员、金融知识图谱工作组主席。

公司斩获201920232024年毕马威Fintech 50IDC中国Fintech 50等行业权威奖项,入选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名单。同时,公司还是中文开放知识图谱联盟(OpenKG)的发起人之一,在推动行业标准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I企业的垂直深耕之道


图谱智能的发展历程,为中国AI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通用AI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垂直领域仍是一片蓝海,但要在这片蓝海中立足,必须具备技术深耕+行业理解+合规能力的三重核心竞争力。

国科新能创投创始合伙人方建华表示,从行业趋势来看,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企业对私有化、安全化、专业化”AI能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图谱智能的大模型一体机与读写察产品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

未来,随着其在泛工业、医疗等领域的进一步渗透,以及技术的持续迭代,图谱智能有望在‘AI+知识管理赛道上走得更远,成为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方建华说道。

图谱智能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在AI的浪潮中,不一定要做全能选手,专注于垂直领域,把技术做深、把产品做透、把服务做精,同样能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而它的探索,也为中国AI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