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开幕式。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致辞。
●圆桌论坛。
■ 本报记者 赵健
9月9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凤凰网联合主办的“2025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的政界领袖、国际组织代表、商界精英、文化学者及千余名女性代表齐聚一堂,以“凝聚世界女性智慧,共同构建美丽梦想”为主题,共商女性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之道,探索“她经济”与创新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
盛会启幕
群星闪耀 共话女性力量
开幕式上,毛里求斯首位女总统阿米娜·古里布·法基姆、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事务原特使周一平、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权顺基等嘉宾先后致辞,强调女性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促进文明互鉴中的核心作用。
阿米娜·古里布·法基姆以“女性之力:拥抱多元共融,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女性在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中的独特优势。她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根基,而性别平等则是社会进步的标尺。”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则聚焦教育公平,强调“赋予女性受教育权是消除贫困与冲突的根本途径”。
中国嘉宾方面,权顺基会长从国际合作的战略高度阐释“她经济”的全球意义,提出“女性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凤凰网高级副总裁池小燕则警示智能时代的算法偏见风险,倡导以技术革新推动性别平等。
思想激荡
四大议题 解码女性发展路径
全球经济的繁荣不仅需要国家间的政策协同与产业联动, 更离不开每一个群体的积极参与,女性作为推动经济创新与社会包容的重要力量, 其潜能的释放, 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女性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位国际嘉宾围绕“智能时代的领导力重构”“女性就业与包容性增长”等议题展开主题演讲,阐述了全球视野下的女性领导力革命。全球女性就业指数创始人芭芭拉·卢茨提出“智能化性别包容指数”概念,强调“若女性缺席决策层,技术革命终将重蹈覆辙”;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首席产业专家陈高峰发布《女性友好全球产业融合与创新趋势白皮书》,指出女性正从“消费者”转变为“产业生态重塑者”,其多元身份(母亲、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赋予其独特的创新视角。
会议举行的四场圆桌论坛分别聚焦“女性领导力”“生态共建”“文化共生”与“新质生产力”,中外嘉宾展开思想交锋,多元碰撞 激发出创新火花。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分享本国女性参与珊瑚保育的案例,强调“女性创造机会而非等待机遇”;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结合跨文化经验,提出“信任是女性职业发展的基石”。
几内亚驻华大使阿米娜塔·科伊塔呼吁中非女性在农业技术、矿产开发等领域深化合作;丝路社会科学院仇文旭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发展范式的共享,女性是天然的跨界桥梁”。
当晚的公益晚会,权顺基会长、阿米娜·古里布·法基姆等嘉宾为杰出女性颁发公益奖项。获奖者包括在非洲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女性创业者、致力于非遗保护的艺术家等,致敬榜样 凝聚善意力量。文艺演出以“女性之光”为主题,通过舞蹈、音乐展现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女性力量。
深远意义
构建共同体 推动全球文明进程
本次大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全球女性协作行动的里程碑。大会首次提出“MET模式”(会、展、镇融合),计划在全球共建女性友好产业集群小镇,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通过案例分享与资源对接,推动女性在气候行动、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实质性参与。例如,土耳其驻沪总领事欧姿兰·库拉提出“女性科技创业孵化计划”,拟在华建立跨境合作平台。
大会凸显女性在文明对话中的纽带作用,如加拿大亚洲委员会主席杨静以“亚洲传统文化月”为例,展示女性如何以柔性力量促进跨文化理解。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在闭幕致辞中总结:“当女性全面参与决策,人类社会将收获更包容的政策、更具韧性的经济与更璀璨的文明。”
随着全球女性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这场杭州盛会为女性赋权提供了新范式。从科技创新到社会治理,从环境保护到文化传承,女性正以“利他共生”的智慧重构世界发展图景。正如大会宣言所言:“她的力量,即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