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 图据浙商杂志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 图据霍启刚微博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 图据新苏商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姚力军图据浙商杂志
●光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屹 图据南都N视频APP
●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图据浙商杂志
●福建民建会员、福建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省福建商会会长、深圳市香缤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金 图据澎湃新闻
●浙江省侨联副主席、荷兰得力浦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旭敏图据浙商杂志
■ 龙贻粲 本报记者 龙柯利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典中,来自科技、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多位企业家代表受邀登上观礼台,与各界人士共同见证国家荣光。从人工智能领军者到实体经济坚守者,从青年创业者到侨界代表,他们的身影勾勒出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精神图谱——在国家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找准企业定位,以科技创新为笔、以实业报国为墨,在和平年代续写着“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奋斗篇章。
科技方阵:
前沿领域彰显国家硬实力
当DF-5C洲际导弹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千寻位置CEO陈金培的眼眶湿润了:“80年前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捍卫家国,今天我们用科技实力守护和平。”这位带领团队攻克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企业家,深刻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千钧分量。
在观礼人群中,科技企业高管的身影尤为醒目。商汤科技董事长徐立与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的合影在社交媒体刷屏,照片中背景的“歌唱祖国”横幅格外醒目。“全场合唱时,我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国家强大,企业才有舞台’。”徐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支持,让企业得以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目前商汤科技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服务全国200余座城市。
第四范式董事长戴文渊、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等科技企业家不约而同提到“网络空间主权”这一关键词。齐向东作为第二次参加抗战胜利阅兵观礼的“老兵”,特别关注到首次亮相的网络空间部队方阵:“电子战装备的展示,提醒我们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他领导的奇安信集团近年来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取得300余项专利,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起“数字长城”。
实业铁军: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
“从小米加步枪到今天的智慧方阵,变化的是装备,不变的是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观礼台上感慨万千。这位从温州柳市起步的企业家,带领企业从低压电器作坊发展为年营收超千亿元的新能源领军企业,其参与建设的光伏电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万吨。
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企业家群体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将新能源产业比作“没有硝烟的战场”:“39年深耕电池领域,我们打破日本企业技术垄断,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目前天能集团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突破160Wh/kg,在全球新能源竞赛中占据先机。宁波江丰电子首席技术官姚力军则带来了半导体材料的“中国方案”,其研发的超高纯溅射靶材已应用于全球顶尖芯片制造企业,让“中国芯”有了“中国料”。
苏州吴江的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第四次受邀观礼,这位退伍军人企业家的经历堪称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2010年我们突破光纤光棒技术,2024年集团营收达1956亿元,靠的就是‘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的韧劲。”如今亨通的海底光缆产品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设信息大动脉。
精神传承:
从抗战精神到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父亲常说,抗战年代缺衣少食都能造出枪炮,今天我们没有理由搞不定核心技术。”永卓控股总裁吴毅的话语中透着年轻一代企业家的担当。这家由村办轧钢厂发展而来的企业,如今已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7位,其研发的特种钢材应用于国产大飞机起落架。
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国两制”下的家国情怀。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特意带着儿子观看阅兵:“要让年轻人知道,安稳生活来之不易。”他计划发起“青年科创领航计划”,促进粤港澳青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比亚迪第三次承担国家级庆典环卫保障任务,23台纯电动环卫车T18组成的“绿色方阵”,彰显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
侨界代表罗爱武的观礼感受具有特殊意义。这位旅加华侨在天安门广场参与万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热泪盈眶:“海外游子最懂祖国强大的意义。”他创办的东侨智谷产业园已吸引56家侨资企业入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侨胞创新创业的热土。
时代答卷:
在民族复兴中校准企业坐标
“80年前,抗战先辈回答‘民族救亡’的时代之问;今天,我们要回答‘强国建设’的历史考卷。”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感悟道出企业家群体的共同心声。在这场盛大庆典中,企业家们不仅看到了国家实力的展示,更读懂了“企业发展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深刻内涵。
从徐工集团的“大国重器”到心里程集团的智慧教育方案,从光峰科技的激光显示技术到华北制药的生物疫苗,企业创新的足迹始终沿着国家需求的方向延伸。正如创维集团总工程师吴伟所言:“当阅兵方阵中的通信设备用上我们研发的芯片,那种自豪感是任何商业成功都无法比拟的。”
观礼台上的企业家群像,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他们中既有年逾六旬的行业开拓者,也有“80后”“90后”的新生代力量;既有深耕制造业的“老黄牛”,也有勇闯新赛道的“弄潮儿”。但共同的是,他们都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用市场主体的“小齿轮”驱动民族复兴的“大机器”。
盛典落幕时,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和平鸽振翅高飞。这些受邀观礼的企业家们带着激动与自豪返回各自岗位,将观礼台上的震撼转化为创新实干的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他们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的“实业报国”答卷——这或许就是对80年前抗战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最好的诠释。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