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梦钰
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验收后,近日,安徽恒源煤电祁东煤矿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从“达标”转向“创优”。如何实现从“达标”到“创优”的跨越?答案就蕴含在下面这三个“不等式”中。
达标≠终点
以持续推进锻造“最强保障”
达标并非终点,而是持续精进的起点。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验收,只是拿到了“入场券”,如何让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矿干部职工的行动自觉,才是真正的考验。8月7日,该矿下发祁东煤矿关于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执行规范》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把标准化标准推进到每一道工序、落实到每一个流程、考核到每一个岗位,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各单位将《执行规范》纳入日常安全培训,利用班前会、“每日一题”、学习例会等形式,建立学习台账,相关单位定期组织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等培训,让每位职工熟知标准、掌握标准、运用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按标准操作、安全作业,持续营造“学标、知标、用标”的浓厚氛围,推动标准从“纸上”走向“心上”。
巷道干净整洁,物料定置码放,牌板布置有序,顶板支护锚固可靠,线缆管路吊挂符合标准,各类保护齐全有效……“面子”达标,“里子”更要过硬。该矿持续开展“五位一体”岗位操作视频在班前会、学习会、职工微信群的学习工作,利用实操基地把“三违”帮教由教室“说教式”转变为现场“实操式”帮教,进一步提升职工安全技能;对井下大巷、采掘头面、重要施工地点文化理念、安全文化进行营造,让安全文化随处可见,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同时,扎实推进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基”建设、岗位规范操作标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由形式达标向内在达标、从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从结果达标向过程达标转变。
标准≠标杆
以更高标准打造“精品工程”
走进该矿8234风巷,巷道两侧吊挂的电缆管路整齐有序,各类设备、材料呈一字型排开,责任牌板装订在墙体中央,整体版式错落有致,成为百米井下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这般井然有序的风巷景象并非一蹴而就,在其背后,是改变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稳步前行。
在该矿看来,标准不是标杆。为持续巩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的成果,该矿以“精品工程”创建为切入点,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创建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力争建安全高效、管理精细、装备先进、系统集成的“精品工程”。今年,该矿按时按质完成“一头一面一系统一硐室”精品示范工程创建,成功创建了三采区8234风巷外段“精品工程”,让过去人人嫌弃的“脏乱差”转变成现在人人点赞的“精品工程”,这幕标准化规范化的“高颜值”画卷,成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新名片”。
该矿对标《安全生产标准化手册》要求,在推进重点区域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还将“触角”延伸至边缘地带、管理盲区、零星工程等薄弱区域,对施工现场采取“全覆盖、网格化、实名制”包保,确保每一处生产现场都有标准可循,做到典型引路、辐射全局,实现标准化创建全覆盖、无死角,动态达标,最终形成“以精品促标准化,以标准化保安全,以安全促生产”的良好局面。
文件≠执行
靠刚性约束守牢“生命防线”
“监测、通讯、信号电缆应每隔0.3米用扎带捆扎,避免缆线缠绕”“警示牌要严格按标准吊挂到醒目位置”……在7171工作面,通防科监测队班长毛施峰正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逐项排查。
“7月份隐患排查中,因管缆敷设不规范,按制度对责任区队进行处罚,并下联系单按期整改。”在该矿协调兑现会上,这样的“曝光问责”已成常态。
再完善的制度、再严格的标准,如果不能落实落地,终究是一纸空文。为此,该矿通过“严检查、硬考核、真问责”的刚性约束机制,确保制度落地有声。该矿下发了祁东煤矿关于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执行规范》实施方案、祁东煤矿全面推行岗位规范操作标准实施方案等,通过“严检查、硬考核、真问责”的刚性约束机制,管理人员下沉一线,严格执行“包保联责”,积极开展全系统各环节大排查,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的风险研判,强化瓦斯、顶板、防灭火、防冲、防治水等重大灾害治理措施落实,用“吹毛求疵”的较真精神清理管理“死角”。
同时,该矿以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从管线吊挂、设备完好管理、材料编码管理等细节入手,不断夯实井下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组织开展井下运输系统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井下柴油机单轨吊和带式输送机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机电运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安全标准的科学制定,到施工措施的精准编制,再到现场作业的规范管控,对每个工序实施全链条精细化管理,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强化过程管控,构建起“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促生产”的闭环管理模式,为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夯实基础。
如今,安全生产标准化涵盖了矿井上下现场的各个角落,处处体现着标准化的管理痕迹,在各头面、各场所实现一步一“景”,矿井整体标准化水平持续攀升。下一步,祁东煤矿将继续在管理上做“精”、在细节上做“细”,让安全生产标准化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