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安全隐患。
本报通讯 高玮 戚震 马恒鑫
“老船长,这回咱们是不是该吃荣誉餐了。”“没问题!”在山东能源鲁西矿业唐口煤业厂区里,煤质发运工区生产一班的职工们喜气洋洋地走来,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正是班长车国涛。作为鲁西矿业金牌班组长获得者,他在班组的安全生产、技能提升、民主管理、创新创效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带领班组摘得鲁西矿业“金牌班组”光荣称号。
精耕安全“责任田”
2006年从内蒙古工程技术学院毕业后,车国涛来到唐口煤业,深耕煤海十余年,这份“安全心”未曾改变。他常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小心行得万年船!”因此,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船长”。
担任煤质发运工区生产一班班长后,每天他都会在煤场排查安全隐患,他常说:“井上井下都是安全责任田,都要精耕细作。煤场哪个角落没看到,我心里就不踏实。”发现设施损坏、路况异常等情况,他会拍照发到班组群,提醒大家及时处理或注意安全。“收工会”上,他会讲解发现的问题,点评处理方法,提醒大家防范。车国涛深入分析各岗位的“安全周期律”,提出“14天安全周期”概念,每个周期都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保障安全生产。
严把质量“生命线”
车国涛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煤质管控方面始终严谨细致。他牵头为班组制定了严格详细的煤炭质量管控标准和流程,从煤炭分仓、运输到存储、装车,每个环节都明确了质量要求和操作方法。
一次煤炭发运时,他发现一辆铲车更换装车煤种,铲斗内粘有少量煤泥,便立即叫停,要求司机彻底清理。班后,他组织专题会议,强调质量管控的重要性,还现场公布当班市场化交易方案,将装车环节的监督机制量化到工资收入中,大家对此心服口服。
此外,车国涛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反馈,定期收集客户对煤炭质量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及时组织班组分析改进。有客户反映煤炭粒度不符合要求,他马上带领团队调整筛选设备参数,经过多次试验优化,成功将煤炭粒度控制在客户需求范围内,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口碑。
创新创效“开新局”
面对煤场多煤种装车影响效率的问题,车国涛开启“众智筹”工作模式,鼓励大家献计献策。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发现传统装卸流程存在重复作业、设备调配不合理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试验,他们提出“分段式装卸法”,将装卸区域科学划分,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设备调配方案。
推行初期,少数员工习惯老方法,不愿改变。车国涛没有强制推行,而是带着大家进行新旧方法对比试验。数据对比让大家直观看到新方法的效率优势,逐渐接受并积极配合。“分段式装卸法”实施后,装卸效率提高40%,每年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补齐技能“短板”
车国涛明白,技能强则班组强。他像医术精湛的“医师”,精准诊断班组成员的技能短板,开出提升“良方”。针对新调入员工对设备操作不熟练的问题,他制定“师徒结对”计划,从设备启动前检查到操作流程规范执行,再到常见故障排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们都手把手细致指导,助力新员工快速成长。
李召华从井下调到地面开铲车,虽有驾驶证,但开综掘机的习惯让他在操作铲车时遇到不少困难。车国涛为他量身定制“之”字形装车法,经过1个月的磨炼,李召华的驾驶技术日渐精进。在他的熟练操作下,巨大的铲车分外灵活,一会儿就修好“上坡路”,接着进行“满载爬坡”表演。一番操作下来,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