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熬冬”到 “冬训” 西北矿业以技术创新与成本管控锻造行业韧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5-1 图1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智能管控中心.jpg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智能管控中心

 

■ 本报通讯员 弋永杰 陈超 张利菲 任星星

 

当煤炭市场的“寒流”再度来袭,是选择蜷缩取暖“熬冬”,坐等“春天”,还是以“冬训”的姿态提高御寒本领?

山东能源西北矿业给出的答案是:纵身跃入冰水,在刺骨冰水中勇敢地畅游。在煤价持续下行、供大于求的格局下,西北矿业以思维破冰引领行动突围,用苦练内功夯实发展根基,靠“内涵发展”书写了一部煤炭企业逆势突围的“冬训启示录”。

思维破冰:“冬训”的认知革命

“行业的‘冬天’不是等待的借口,而是锻造的熔炉。”西北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书翔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应对市场寒冬的核心理念。在煤炭行业经历第三次深度下行周期时,许多企业还在纠结“冬天何时结束”,西北矿业已率先完成从“熬”到“练”的思维跃迁。

西北矿业清醒认识到,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未变,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难以替代,但行业“内卷”与外部进口煤压力并存,唯有主动“冬训”才能练就御寒本领。

当有的企业还在压缩必要投入时,西北矿业已跨界引进4台TBM(隧道掘进机)用于正通煤业井下岩巷施工,同断面掘进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5~7倍。提前30个月完成亭南煤业四盘区大巷贯通工程,为矿井灾害防治、降本增效赢得先机。

“躺平”到“改变”的跨越,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将闲置的采煤沉陷区改造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367万度,节省电费356万元。正通煤业通过产能指标置换政策,盘活闲置产能创收9200万元。

这些创新实践印证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论断:“非常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苦练内功:锻造“冬训”硬实力

西北矿业“冬训”的底气,来自日复一日的内功修炼和内涵提升。西北矿业以降本增效和内涵发展模式为基石,构建起抵御市场风险的“四梁八柱”。

行业进入顺周期时,成本决定企业的利润。行业进入逆周期时,成本则决定着企业的生死。

“省下一厘不为少,浪费一毫亦是多。我们投入精准,资源向价值高地流动。管控精细,成本从细节优化。该投入的一分不减,不该投入的一分不增。精准投入,让每一分钱都‘长眼睛’;精细管控,让每一个环节都‘无漏洞’。精准投入锚定价值,精细管控雕琢效益。”西北矿业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业献介绍。

为此,西北矿业认真筹备召开“度危求进、内涵提质”推进会。各单位以成本压降指标为牵引,深入实施系列降本增效硬措施,上半年吨煤完全成本完成“比年初力争指标再压降13.3%”的目标,对冲降价影响的62%。10家矿井单位全部完成成本压降考核指标,其中8家单位完成成本压降力争指标。

“行业寒冬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刺伤你,也能成就你。”在生死抉择面前,西北矿业不对市场回暖抱有任何幻想。他们清醒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对煤炭企业来讲,在煤种、井型等先天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决定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成本管控能力。这也是他们把“内涵提质”,摆在全年工作首位的原因。

旗下巴彦高勒煤矿大力实施单项工程竞标承包制度,通过内部横向交易减少外委施工费279万元,同比减少31%。同时,他们积极盘活闲置设备,给同为旗下的兄弟单位——双欣矿业调拨149个支架,不仅避免兄弟单位花费大量金钱购入新设备,而且自己赚取410万元租赁费,取得一举双赢局面。深入挖掘政策福利,他们完成充填置换指标出让创效2000多万,享受政策红利900多万元。

围绕“五级市场主体、四级市场结算”,西北矿业着力深化内部市场化建设。他们以区队、班组市场为重点,依托新修订的劳动定额手册,将各类市场要素全面纳入内部市场单价。积极推广横向结算、链式结算、单项工程内部竞标等多元化结算方式,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共同提升。

同时,他们着力提升精益管理水平,以改进KPI(关键指标)为目标,结合对标管理,以精益项目为载体,以提案改善、项目评审为评价手段,深入开展精益改善活动。在全面提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供营销、运营管控、自主改善“六条精益主线”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他们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落实落地。

两级机关带头“厉行节约、严控成本”,迅速开展十项费用节支行动。实施以来机关可控经费同比下降38%,有效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全员度危求进的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

西北矿业的实践证明:行业的“冬天”或许漫长,但只要保持“不畏寒”的勇气、“勤练功”的毅力、“重内涵”的智慧,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