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5日,晨光未炽,32℃的热浪已翻滚在渝浅8井上空。早上六点半,重庆气矿江北采输气作业区技术信息室项目负责人颜斌与属地两路中心站站长万军的身影出现在脱硫塔前,组织实施并监督更换脱硫剂施工作业。
连续高温使塔内脱硫剂板结如铁,即便水流喷淋,清除进度还是很慢。三个小时,汗水浸透了工装,气温攀至37℃,旧方法如杯水车薪,难以解渴。难题当前,颜斌、万军与承包商人员就地开展“头脑风暴会”,新方案在高温中孕育。
午休时分,颜斌等人奔赴站外,购得钻头、钻枪与木条,返回时已近下午3点,骄阳肆虐,40℃的空气灼烫着皮肤,汗珠沿安全帽檐不断滚落。他们片刻未歇,以藿香正气液强振精神,随即组装工具——钻枪牢牢固定在四根木条之上,一件被颜斌命名为“旋转枪”的自制利器就此诞生。
当“旋转枪”探入塔内,如收割机般轻松翻开板结的硬块。众人浑然忘却汗水浸透工装、污渍遍布身体的狼狈,疲惫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按程序清理、装车换下来的脱硫剂,吃完盒饭已经是晚上9点过了……
深夜的施工现场,35℃余热依旧蒸腾,万军分发着藿香正气液,而颜斌手持应急灯立于塔前,谢绝了承包商次日完工的提议:“推一天便是两万方气的损失,用户正盼着我们尽快恢复供气!”
当最后一包新脱硫剂填入塔中,时针已指向深夜两点。近20个小时鏖战,11吨脱硫剂完成“接力”,颜斌、万军归家的身影融入凌晨三点的夜色中。
寒暑轮转,灯火通明的城市之后,是无数能源守护者如颜斌、万军般,以晶莹汗水,在寂静处默默擦拭着光明的灯盏。他们用身体度量滚烫大地,以智慧劈开生产荆棘,托起寻常日子的分量——那正是平凡中不可磨灭的坚韧与担当。(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