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8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湖南打出“省统筹 + 市特色”组合拳 力促民营经济新政落地见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李凤发

12.png

自《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湖南省紧扣两个健康主题,以系统性思维构建省级顶层设计+地市创新实践政策体系,通过制度供给、资金支持、服务创新等多维发力,推动民营经济新政从政策文本转化为发展实效,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搭建起立体化支撑框架。

   

省级统筹

构建政策制度四梁八柱

 

以修订《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建立全链条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明确禁止行业准入、资质许可等领域的歧视性条款,从制度源头上破除玻璃门”“旋转门。深化放管服改革2.0版,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省标准化覆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减60%,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98%以上,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生态。

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的中小企业纾困基金,创新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模式,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和出口型企业市场拓展,已为30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配套设立百亿级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聚焦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对智能化改造、绿色制造项目给予最高30%补贴,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地市创新

激活区域发展特色引擎

 

长沙打造民营经济首善之区。出台长沙民营经济25政策包,构建融资+创新+市场三维赋能体系。第一,全国首创首贷服务中心+贴息超市模式,小微企业可享受3年期年化1.5%贴息贷款,至今已新增普惠小微贷款超 800 亿元。第二,实施研发费用双倍补贴政策,对年研发投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给予20%市级补贴(最高300万元)。第三,政府采购预留40%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在全国率先建成免证明城市,累计取消各类证明材料120余项。

株洲锻强先进制造业民企方阵。聚焦中国动力谷建设,推出制造业专项扶持政策。对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核心领域民企技改项目,设备投资补贴比例提升至15%(最高500万元)。建立链长+盟长双长联动机制,推动中车株机、中国航发等龙头国企向民企开放供应链,目前已促成 200 余宗产业链配套合作项目。

湘潭构建亲清服务新生态。依托莲城商荟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企业服务高速通道。整合32家专业服务机构,建立“72小时诉求办结闭环管理系统,至今已累计解决企业问题1200余件。湘潭市还发布全省首份涉企行政执法免罚清单,涵盖67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

岳阳搭建外向型经济出海跳板。围绕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定位,出台外贸专项支持政策。将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提升至50%,开通港口物流绿色通道2024年进出口企业通关成本下降30%RCEP市场出口额增长25% 。设立RCEP企业服务中心,组建包含100名涉外律师的专家库,累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跨境贸易合规指导。

郴州吹响湘商回归集结号。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专项行动。对返乡投资制造业的湘商企业,给予土地出让金30%优惠、税收三免两减半等政策礼包。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5个产业承接专区,配套5亿元迁移补贴基金,截至目前,引进湘商回归项目150个,到位资金超200亿元。


协同保障

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建立省市县三级府院联动机制,在长沙、衡阳等试点地区推行涉民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对查封扣押等司法措施实施必要性审查,截至今年5月,妥善化解涉企纠纷5000余件。全省法院设立126民营企业维权绿色通道,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20%。 全面推行交地即交证”“竣工即投产改革,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5个工作日;延续社保费缓缴、水电气欠费不停供等政策至2025年底,预计每年为企业减负超100亿元。

实施湖湘英才计划,对民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购房补贴(株洲博士人才补贴30万元),配套子女入学、医疗绿色通道等专属服务。

构建三位一体政策落实机制。在常德、益阳开展民企评政务试点,每季度组织企业对26个职能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聘请100名民营企业家担任省级营商环境观察员,建立政策落实问题反馈整改提升闭环管理系统。另外,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政策兑现一张网,实时监测14个市州政策落地进度。当前,湖南正以省级政策工具箱+地市创新试验田模式,构建起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政策实施体系。随着免申即享”“即申即办等便利化措施持续推进,全省民营经济呈现总量扩张、质量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