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凡昊展示VR+Ai技术成果。
■ 李爽
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现场,湖州职院大二学生朱凡昊捧起金奖。这位00后入学两年获4项省级金奖、开发10余款软件,用代码书写“科技赋能社会”的青春故事。
VR技术复活千年非遗:
让湖笔文化“触手可及”
“看到老匠人直播展示制笔工艺,年轻人弹幕说‘看不懂’,就想做些改变。”朱凡昊谈及做“湖笔数字文化展馆”项目初衷时说。团队创新采用VR+AI技术,用户佩戴设备可“穿越”到湖州善琏镇,沉浸式观看选毛、浸皮到扎笔、刻字的湖笔制作全工序。该平台获权威机构认证,已与3家文旅企业签约。“一位老匠人体验后说‘手艺能被更多人看见’,这比拿奖更让我感动。”他笑言。
AI软件温暖“星星的孩子”:
让沉默者开口说话
“在特教学校做志愿者时,发现孩子对屏幕互动更敏感,想用技术帮他们沟通。”朱凡昊研发的“星光守护”系统,通过AI情感识别分析表情、语音,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数据显示,使用患儿平均语言训练周期缩短40%,首次开口时间提前2-3个月。“有个孩子用软件喊出‘妈妈’,家长含着泪鞠躬,那一刻觉得代码有了温度。”
从课堂到市场:
00后CEO的产教融合实践
作为湖州畅游科技法人,朱凡昊构建“技术研发—企业转化—市场应用”闭环。“不做空中楼阁的技术,要瞄准小微企业痛点。”团队为杭州企业开发的AI图像识别系统降低30%分拣成本,为温州定制的文旅平台首月引流超5000人次。“第一次谈合作,对方看我是学生质疑‘能落地吗?’我们带demo现场演示才拿下首单。”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基地,公司年营收破10万元,带动12名同学创业。“代码要解决现实问题,才有技术价值。”他说。
“岗课赛证”育出“六边形战士”
“专业第一+竞赛金奖+企业CEO+学生干部”,朱凡昊是职业教育“岗课赛证”模式的样本。“入校参观企业,看到工程师现场调代码,‘学以致用’的氛围吸引了我。”他说,工作室是“第二课堂”,白天学理论、晚上做项目,竞赛获奖水到渠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评价:“他是融合技术、管理、市场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如今,他正带领团队攻关“虚拟现实+乡村振兴”,计划为湖州20个村落打造数字博物馆。“乡村民俗文化在消失,想用VR把它们‘存’下来。”他眼中满是期待。
从非遗传承到公益服务,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这位00后用代码勾勒新时代青年担当:让科技有温度,让创新有方向。正如他所言:“键盘是画笔,屏幕是画布,我想画出更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