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琳 田中庆 陈宜博
甘肃庆阳宁县早胜黄土山地,这里沟连沟,梁挨梁,山川纵横,塬峁交错,浑朴凝重、苍莽壮阔,被誉为中国黄土第二大塬——早胜塬。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华北分公司SGC2116队施工的早胜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就在这早胜塬上。千沟万壑的黄土山地地形,给施工生产带来极大挑战。项目自正式生产以来,该队攻坚克难,提前谋划,科学组织,推进项目高效运行,截至日前,项目施工生产日效已连续30多天稳产在2500炮以上,创下了中石化国内地震勘探施工连续稳产高产新纪录。
做实尽职调查
夯实高效生产根基
该队坚守“七分准备三分干”理念,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开工前,连续开展了两轮尽职调查,摸清了工区所有障碍,制定了详细的风险规避措施,为项目高效运行夯实了根基。
4月中旬至5月底,在甲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该队组织60人,历时50天,完成项目工区955平方公里的尽职调查,共调查50类元素点共计268425个,拍摄照片16800多张,完成土地耕种信息登记316平方公里,建立了ArcGIS地理信息数据库。
7月初进行了第二轮尽职调查,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库,为后续炮点设计和生产组织奠定了基础。
通过尽职调查,摸清了工农矛盾突出,HSE风险隐患密集的村镇、厂矿园区、各类道路、油气管线、地下设施密集等情况。针对安全风险点多面广、区域跨度大、协调任务量大、资源体量大、工作量大等突出问题,识别为四类24项风险,并详细制定了针对性控制措施。
施工中,该队结合尽职调查结果,利用充足的资源配置、全面的工农工作和切实有效的破解措施等,保障项目安全高效运行。
信息技术应用
助力项目高效运行
“现在是凌晨两点,我们信息组所有人员都还在加班工作,这两天放炮快,摆线和下药任务重,信息视频处理室任务也重。”负责信息和下药工序的生产副经理阮孝福说。信息组坚持项目当天各项生产信息整理不过夜,以指导第二天工作。
SGC2116队持续加强信息化创新建设和技术应用,通过和盛、麻黄山两个三维项目的完善和应用,以各种拍照、视频上传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信息化质控技术已经成为项目质控的关键,保障了表层调查、钻井、下药、检波器埋置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早胜项目信息化平台在原来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测量、野外质检情况、采集、异常炮清理等模块,目前共计8个模块,基本实现了项目施工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的信息化质控。
早胜项目施工以来,质控数据更新频率,保障了施工人员更快速准确、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通过数据共享对项目施工进度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提高了协同施工能力,并为项目成本预算和资源管理等提供了决策保障。
夯实工农工作
护航项目提速提效
早胜项目工区跨越甘肃和陕西两省,涉及2市5县27乡镇,工区南部还进入中石油施工老区,地方工作很难开展。
该队制定了“自上而下、层层推动,包村到户、责任明确,标准一致、分区协作”的工农保障措施,加强与各级政府联系,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征得政府各部门支持。主动帮助村民收玉米、修路等,与地方打成一片,利用当地网络、电视台等媒介播放施工告示,做好地震勘探宣传,安抚民心,赢得群众理解,消除恐慌情绪。该队举办了“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项目所涉及的县、乡镇领导和群众参加,通过视频介绍、参观施工环节现场演示等形式,促进了政府、群众对地震施工的理解和支持。
施工前期,工农副经理易新和带队到当地县乡镇政府、媒体机构宣传油气勘探的意义,逐村逐户排查风险,并对每户村民做好宣传解释等工作。工农组人员轮流在现场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早胜项目施工开创了黄土塬地区夜间不间断进行地震施工的先河。
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地质师何发岐调研时赞许道:“早胜项目持续高效运行,体现了华北分公司项目‘五化’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技术进步、设备运行成熟,队伍正朝着鄂尔多斯盆地全地形功勋标杆地震队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