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活力滨江 体制机制活起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华东周刊 吴慧中 王柔仪 兰 玉  

通讯员 郑嘉宇 杨千慧 范歆晨/


小面积集聚大能量。

30多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发挥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用足政策资源,打造开放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和项目招引力度,在推进城市国际化、治理现代化、共同富裕等各领域各方面先行探索。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一园多区”建设以及“两化融合”等体制机制改革持续释放活力,走出一条以体制机制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双轮驱动赋能产业提能

今年一季度,杭州高新区(滨江)生产总值574.8亿元,保持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2.1亿元,增长7.8%。其中,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总量保持全市领先。

这些成绩得益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非常重视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的“双轮驱动”。

双轮驱动,意味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以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可以在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多个层面上相互促进和支持。

天垂科技凭借Teletraan工业互联网1+N”为传统工业装上“数字大脑”,安脉盛自主研发的工艺优化与智能控制平台、工业视觉一体化检测平台以及设备智能运维平台为各类工业型企业降本增效……这些创新正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进行深度融合,让新制造业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提升了产品品质、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火石创造的“产业大脑”就是双轮驱动的典型代表。有了这颗“大脑”,生物医药企业可以在制药过程中使用产业大脑分析实时数据并优化设备资源,以提高制药流程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大脑”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能为企业分析大量数据并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水平,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双向奔赴、互相融合的过程中,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提升自身创新驱动力和产业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等手段,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动了一批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推出了一批智能物联等新模式新业态,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和转化效益,为全国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都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体制机制创新的生动写照,而这样的滨江实践还有很多。

十年间,全区获批5个国家级开放型试点、12项全国首创及30余项省市制度创新案例;新增上市公司46家,累计培育69家,总量居全省第一;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10%左右,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协同下,科技创新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区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有效国高企数量超2200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8.2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6亿增长到370亿,列全省第一。

创新提质,产业提能。接下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把“八八战略”作为引领创新的总纲领,以“双轮驱动”不断提升创新内生力、产业竞争力,迈向世界领先。可以预见,随着“八八战略”实践的深入,这里将进一步成为创新创业活力之地。


一区多园

探索跨区域产业共富

在杭州宏华软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3条生产线均进入生产阶段,工人们正在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在宏华软件的北面,纺织数码喷印装备与耗材智能化工厂项目二期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70亩的土地上,4栋厂房均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3号厂房可以建成投用。

宏华软件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挂牌成立后的首个落地项目。落户以来,已建立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次荣获科技部“国家技术发明奖”,并于2020年荣获工信部“纺织数码喷印机单项冠军”。

这只是滨富特别合作区高新产业项目的其中一例,是杭州高新区(滨江)探索“一区多园”模式的生动写照,也是“八八战略”的滨江实践。

跨区域产业共富的探索始于2019828日。那天,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挂牌成立,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不破行政隶属、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优势互补、收益共享双赢模式的浙江首个特别合作区,共富春风俨然吹起。

而后,这阵共富春风继续飘扬,202233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正式揭牌,杭州经济的“双子星”开启了强强联手之路。

也是在202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明确了杭州高新区“一区多园”重大战略部署,成立杭州市高新区特别合作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快高水平建设合作园区,为杭州、浙江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供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新“样本”。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是“八八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这些年来,三区通过建设合作园区探索构建“杭州高新区总部研发+特别合作区核心制造+萧山富阳高新集群联动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新模式,有效破解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成长烦恼”,赋能萧山未来产业定位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富阳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协同区。

截至目前,滨萧合作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协议总投资达到117亿元。重点依托“中国视谷”启动窗口和“国际零磁科学谷”成果转化拓展区和“中国数谷”建设契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路。

滨富合作区的成果同样亮眼。自2019年成立以来,两区共同招引落地产业项目17个,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其中杭州高新区(滨江)导入富芯芯片制造、芯海芯片测试、宏华软件等项目9个,总投资235亿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一季度总投资11亿元的芯海一期、总投资11.35亿元的特富项目顺利开工,总投资180亿元的富芯半导体项目顺利完成规划、市政、五方主体等验收。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叠加三区在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改革成果和经验做法,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动审批创新举措在合作区先行先试,依托省市层面重大项目调度机制,构建了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比如富芯项目拿地前已完成设计方案、施工图等模拟审查工作,从“拿地”到“开工”仅17天的创新实践获得省市肯定;宏华数码项目签约后15天实现土地挂牌。

在物理空间上,跨区共富的图景也正日益完善。目前富春湾大道-春永线-时代大道已全线贯通,“一区多园”形成半小时通勤共富圈。滨富特别合作区实施灵桥高速路口迁改和产业配套道路等路网建设,加快道路框架基本成型;滨萧特别合作园实施浦沿路-万达路、映翠路-山河路以及交界面环境整治等项目,加快两区交界面疏通融合。


育集群强生态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2022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显示,杭州高新区(滨江)2022年总指数为130.16分,连续十年居全省第一。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注重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注入强劲动力,不断擦亮“数字滨江”品牌。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杭州高新区(滨江)以企业为关键主体,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培育数字企业集群。目前,共22家企业入选2022年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名单。

在浙江全世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冯双双正在对项目进行检测,模拟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实验室样品前处理环节,通过机械手臂、转运机器人等一组设备,完成样品自动流转、样品自动处理、样品自动分析、数据自动采集的全流程自动化业务流程。

“同样的工作量,以往需要两个人一整天不停歇赶工,用这套设备三小时就可以完成。”冯双双介绍,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准性,降低人员工作强度,还可为相关行业工作者的职业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全世科技作为一家助力于传统行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快速把握住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融合的机遇,正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能够拿高分,与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创新平台为载体,牵牢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密切相关。

为优化创新平台建设,聚集更多优质创新要素,杭州高新区(滨江)已建立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为核心,省白马湖实验室、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撑,浙大滨江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6个产业创新研究院为重点,依托51家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究院、600余家省市研发中心为,为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提供硬核支持。

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催生了新产业新生态的快速发展。

2010年,能工科技董事长王斌聚焦药品仓库环境控制的技术市场缺口,在这个细分领域开始了十余年的耕耘。企业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水环热泵机组和智能控制系统,以“一个系统,温湿双控”技术赋能药品仓库管理。如今,任何一家使用这套系统设备的企业,可以不用额外配备复杂的设备,同时提高30%-50%效能。

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兴。像能工科技一样的企业,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还有很多。

杭州高新区(滨江)以产业生态为保障,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五大产业生态圈,每年安排 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协同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应用试点。目前,已组建省级上下游共同体14个、省市创新联合体 18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