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7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老品牌趟出“新路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3-3 图配文3老品牌蹚出“新路子”.jpg

张斌  

“水有点多了,干长根,湿长苗,苗长了不利于机插……”417日,正是春耕春播的关键节点,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灵观音村的育秧田里,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尹怀中正给种植大户盛学全进行技术指导。  

灵观音村是嘉陵江左岸一级干流酉溪河的源头村之一,也是知名农产品品牌——黄溪贡米的核心产区。近年来,高坪区因地制宜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让黄溪贡米这个老品牌趟出了一条新路。

 

老品牌售价是普通大米的5

曾面临“谁来种”难题  

相传在清代,地方官吏敬献黄溪大米给乾隆,乾隆食后,当即将其定为朝廷贡米。久而久之,当地便将黄溪大米称作黄溪贡米。在尹怀中眼里,黄溪贡米好吃的秘密就藏在产地独特的环境里。“这边土壤富含硒、铁等微量元素,海拔较高、气温偏低,水稻早栽晚熟,生长期长,口感更香甜、更有弹性。”201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尽管当前黄溪贡米的市价能达到普通大米的5倍左右,但几年前,情况并非如此。  

灵观音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应福回忆,在没有引进业主前,黄溪贡米的发展遇到几点困难:商品化低。村民生产的黄溪贡米多留作自家口粮或分赠亲友。即使有零星出售,也因缺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卖不上价。此外,随着该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黄溪贡米“谁来种”成了头号难题。新思路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还未上市,产品就订购一空。

 

出路何在?  

东观镇决定引进种植大户

2020年底,南充盛世山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引进到东观镇。当年,该公司负责人盛学全就在灵观音村等村流转水田1300亩,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种植发展黄溪贡米。初次种植,盛学全便尝到了甜头。由于黄溪贡米名声在外,“往往还不等上市,就已经订购一空。”他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米品质,去年,盛学全优化种植思路,将流转水田进行细致划分:以灵观音村为核心种植区,种植300多亩;以东观镇响水滩村等村为示范种植区,种植3000多亩。“核心区1斤贡米最高可以卖到近20元,总产值接近500万元。”盛学全说。  

最近,盛学全又对灵观音村100多亩撂荒地进行适粮化改造,在原有流转地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亩的种植面积;将绝大部分秧苗搬到邻近的育秧基地进行智能化工厂育秧。“不仅提升了发芽率,育秧时间也缩短了。” 

“土地流转给公司,自己在公司打工,一年收入比自家种地划算得多。”村民王权说。强保障农技专家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未雨绸缪改善硬件设施  采访当天,盛学全一直攥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这是高坪区农业农村局刚发的《有机稻米生产指导手册》。  

为方便开展科研指导,高坪区派出4名农技干部长驻灵观音村,派出4名干部在几个示范种植区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  

在农技干部的指导下,最近,盛学全优化了沼液、菜枯等有机肥育苗技术,“就等着下田插秧,到时候全部能派上用场。”  

虽说地处酉溪河源头,但黄溪贡米最佳的生长环境却在海拔近600米的浅丘顶部,水源补给成了制约生产的“老大难”。  

未雨绸缪。4月初,灵观音村的27口堰塘已一一得到了修缮。  

采访即将结束,北京一家有机生活馆打来电话,与盛学全确定了采购3万斤黄溪贡米的订单。“后期,从选种育秧到田间管理再到包装销售,我们都将全程指导。”高坪区农业农村局驻灵观音村驻村队长秦少笠承诺。

 

主动作为才能有突破  

俗话说:“观念不变,原地打转。”在灵观音村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干部村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他们将引进业主作为突破口,破解黄溪贡米没人种、卖不起价的难题。  

新想法还在涌现。采访当天,业主和当地干部提及,未来想要实现农旅产业融合,可苦于缺乏资金、没有大项目支撑。“等不起、慢不得,必须迎难而上做。”东观镇镇长朱磊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思想上有大突破、大转变,在行动上也要先一步、快一拍。当前,当地干部与灵观音村驻村技术人员正携手调研,寻找对接立项契机。  

相信未来黄溪贡米产业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宽。